欢迎访问三农科教网 中农兴业网团旗下网站

三农科教网

您的位置: 首页 > 科教信息

3亿农民的非农化、城镇化是现代化的必经之路

时间:2009-12-08 来源:  作者:

  今年九月底,中共中央政治局进行第二十五次集体学习,安排的内容是国外城市化发展模式和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

  胡锦涛在主持学习时发表了讲话。他指出,城镇化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工业化、现代化的重要标志。我国正处在城镇化发展的关键时期。坚持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逐步提高城镇化水平,对于扩大内需、推动国民经济增长,对于优化城乡经济结构、促进国民经济良性循环和社会协调发展,都具有重大意义。坚持统筹城乡发展,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上不断推进城镇化,可以加强城乡联系,在更大范围内实现土地、劳动力、资金等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有序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实现以工促农、以城带乡,最终达到城乡共同发展繁荣。提高城镇化水平,增强大城市以及城市群的整体实力,可以更好地配置各种资源和生产要素,进一步发挥城市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作用,提高我国经济发展的水平和整体竞争力。

未来20年,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3亿农民非农化、城镇化

  10月11日在京闭幕的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坚持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是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作出的重大战略规划,是“十一五”期间中国政府和全社会致力奋斗的大事。

  从农业支持工业,到工业反哺农业;从农村服务城市,到城市带动农村。工与农、城和乡,这两大关系正在实现着从未有过的历史性转变。我们正在寻找破解“三农”难题的“金钥匙”。

  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的第25次集体学习时,胡锦涛总书记就坚持走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发表了讲话,提出了未来中国城镇化模式选择的原则和目标。从先前的“城市化”到现在的“城镇化”,一字之差,却包含了明确而重要的信息。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所研究员党国英认为,在目前这个阶段使用“城镇化”这个术语有很大的现实意义,要坚定城镇化的信心,把城镇化看作中国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10月24日人民日报消息:通过向城市和非农业转移就业,目前,山东省已有一半以上农村劳动力不再从事农业生产。而据国家统计局农调总队调查显示,当前,我国农村劳动力约4.8亿人,而农林牧渔业实际需要的劳动力只有1.7亿人,多余的劳动力只能转向非农产业或走出农村寻找就业机会。我国现有耕地19亿亩,人均耕地1.4亩,农业本身能否提供现有农业人口过上3000美元的日子?一亩地能否种出2万多人民币来?有效转移多余农村劳动力,恰是帮助留守农民提高土地收益,尽快实现小康生活目标。实际上,在全国660多个城市中,农民工已达1.2亿之多。据农业部分析预测,未来10年,中国农民还将以每年850万的速度向城镇转移,预计今后20年从农村转移到城镇的人口将达3亿!毋庸置疑,“农民工”“城镇化”,正在成为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不可回避的“关键词”。

  我们注定要面对3亿农民城镇化的现实,问题是,我们应该怎么办?农民是否具备经济和知识能力来实现自身的城镇化?城镇是否有足够的吸纳新城镇移民就业的能力,而不致出现进城农民失地又失业的局面?……

  无论如何,解决农村富余劳动力,进而稳定推进城镇化建设,将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进城就业的农民工已经成为产业工人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是迄今来自中国政府的对农民工的最精确的定位。

 

项目网站简介 本网招聘 本网概况 联系我们 会员服务 免责声明 网站地图 投稿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