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三农科教网 中农兴业网团旗下网站

三农科教网

您的位置: 首页 > 科教信息

韩国“新村运动”、“科教兴村计划”

时间:2009-12-08 来源:  作者:

  各位领导,各位学者、企业家、同志们、朋友们!我们这次会议的主题实际上是一次情系三农的研讨会,突出了科教兴农的问题,特别感谢主办单位、协办单位对三农的支持,我这里特别要提出承办单位的小孙翔找到了我们,他们原来是搞文化产业方面的,他本身也是记者,对三农的认识很深刻,很有感情,这是首次来组织,和主办单位、协办单位共同来搭建一个为三农服务的平台,所以今天有很多的企业家、学者、代表们参加,我这里特别要介绍一个朋友,是我以前的朋友,从印尼特别赶来参加这次会议叫做朱中越(音)教授,他现在是印尼科学研究所的所长,做了很多的工作,一会儿他将讲一下对三农问题的体会和认识,他跟我说了一句话,中国的三农问题解决了整个社会就稳定了。

  刚才张院长讲了三农问题的重大意义和突出的问题,相部长做了现代农业农业产业化的重要的一个问题就是流通领域,台湾的、韩国的、日本的基本上是这样的做法,我到这些国家都去过,我们离现代农业还有很大的差距。三农问题我的理解是,农业、农民、农村,推进现代产业化达到农业现代化,农村的问题要解决,实际上呈现三大差距,特别是城乡的差距 很大,张主任刚才谈到是6:1。还有一个现在提出的新农村的建设问题,实际上我们小康的建设正在全面的进行,所以农村问题要解决几大差别,农民生活的城市化这样的要求。农民问题解决两大问题:第一个是知识化的问题,提高素质,人才建设问题,还有一个就是农民组织化,世界发达国家,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很高,农民的自我服务的素质,在政府的支持下面做的相当好,我们还有很大的差距。

  所以这次会议大家都学习过我们新农村的20支目标要求,我这里重复一下五句话,生产发展,生活宽裕、相互总结、村容整洁、管理民主,提出了新农村建设的五大任务,积极推进城乡统筹发展,城乡差距很大,已经成为以工促农的新的阶段,要推进现代农业的建设,我认为现代农业的建设在新农村里面是一个基础,经济发展了,其他问题就很好的解决,文明的建设,生态环境的建设。第三个全面深入农村改革,大力发展农村的公共事业,特别是教育、科技、卫生等方面的事业的发展。现在跟城市比有很大的差距。最后一个是千方百计的增加农民收入,关键的环节是农民富裕起来,享受到城市人所享受的生活。

  所以五中全会的决议里面,特别强调要实施两大战略,科教兴国的战略,人才强国的战略,我的体会是把这两个战略具体落实到三农问题中来。

  科教兴村是针对三农问题来落实,有理论,有实践,我们是全国科教兴国战略研究的一个主课题,这是里和实践相结合的。我在农学会当秘书长的时候组织动员全国一些愿意搞科教兴村一块儿做的。

  我们出了很多书,每次有一个全国的交流,这是第五次的。这本书是我们的理论的指导《中国科教兴村导论》,组织了很多专家和有经验的学者一起做的。这是当时的国务院副总理1996年第一次给我们的批示,我们按照这样的批示认真来推进这个工作,这是我给副总理的一封信。

  1997年8月18号,党中央十五大召开,我们要请他参加第二次的会议,他去不了给我们做了很多的批示,是科教兴国战略实施的一个重要的举措,希望我们继续推进。这个指示精神也是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和指导作用。

  韩国在20世纪70年代用十年时间开展新村运动,消除了贫困落后,使农村走向富裕文明之路,他的理念是做事尽力,勉励使人努力,自力自强,贫困不是罪恶,懒惰才是罪恶。

  韩国的兴村运动政府推动,总统全面支持,不仅是物质上,还有技术上还有科技工作者指导,以人为本,树立典型,他是36000个村,分级分个实施,很有序的进行,到现在还是搞科教兴村这个活动,这个运动还没有完结,不断深入,但是内容方式已经有些变化了。我们从韩国得到的启示,解决三农问题应该落到农民那里去,落到户,政府财政各个方面的支持,领导指导者,每个村要进行指导,我们派专家和科教人员到村帮助农民制定规划,怎样进行小康村的建设。所以总结韩国的一些经验运用到我们科教兴村的经验里来的。 华西村的发展有了很大的发展,希望大家有机会亲自去看看。华西村基本上每家的存款都几十万,而且精神文明搞得相当好。华西村总结经验,好的班子,好的带头人,党员和群众的积极性、创造性,主要靠人才、科技、经营管理。

  三农的三大突出问题,我们总结就是具体目标是:农业产业化到现代农业,农村是推进城镇化,加快农村小康建设,农民是推进知识化,提高素质问题。

  下面简要谈一下科教兴村的内涵,我们有经济、文明、生态环境,也就是很多人到台湾去过的都提到生产、生活、生态,实际上农村的小康也好,新农村建设也好都包含三方面的内容,第一个我们有20多个指标体系这里面没有反映出来,大家有兴趣的话可以来共同探讨。两个转变:加快农村由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体制转变,加快传统农业到现代农业的转变。

  重点五条大的思路和综合措施,第一个依靠科技工作者到村进行指导和制定规划,这个作用很大,为什么我们农民素质低,对农民的服务很不到位,所以这是第一条。第二是教育问题,教育和培训。第三,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第四、依靠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第五,依靠县、乡、村一体化实施。

推进科教兴村加快农村小康

实施科教兴村计划是20世纪90年代由中国农学会倡导(自1995年至今已有十年),践行邓小平同志提出的第二步战略──2000年中国达到小康社会,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践行和谐社会,在农村探索加快小康建设的一条被实践证明了成功之路。

  下面用10个专题重点对实施科教兴村计划作一简要介绍:

一、时代背景恳望各级政府、社会二、创新理念各界通过对此了解,三、重抓教育形成共识,积极四、实施办法参与,勇于创五、进展情况新,共同推进六、领导关注为实现我七、示范典型国农村小八、重大意义康作出九、机遇挑战贡献十、推进建议一、时代背景(一)科教兴村计划于1995年由中国农学会在全国首创;(二)借鉴韩国“新村运动”的经验;(三)借鉴中国第一村华西村发展的经验;(四)针对“三农”问题探索农村小康建设的成功之路。(一)中国农学会☉是全国性、民间性、学术性团体组织;☉是中国科协、农业部系统最大的农科学会,全国省、地(市)、县均有农学会组织,管理体制和业务上分别受农业部、中国科协领导。全国有20多万农学会会员;☉中国农学会历史悠久,至今有80多年历史,由孙中山先生于1917年倡导,毛泽东于1926年参加过中国农学会年会。该学会在解放前,特别是在延安革命根据地、在新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农业发展中作出了重要贡献。☉中国农学会是联系农业厅局,农业院校,农科院所和农民的桥梁,是农业科技工作者之家;☉其宗旨是为“三农”服务,学术交流和科普工作是农学会的两大职能。为了加大加快全国农业科学普及的力度,发挥中国农学会优势,从而引发倡导在全国实施科教兴村计划。(二)借鉴韩国“新村运动”经验韩国在20世纪七十年代仅用了10年时间,通过韩国推进的“新村运动”,改变了贫穷落后的农村面貌,走上了农村富裕文明之路。韩国10万平方公里,4000多万人口,在70年代工业发展迅速,农业滞后,农村人口大量迁移城市,农村劳力严重不足,农村贫困状况更加严重。为了解决严重的农业和社会问题,韩国总统朴正熙政府提出在全国推动“新村运动”。1“新村运动”理念:提倡勤勉、自助、协同、奉献精神。勤勉──做事尽力,勉励使人努力;自助──自力自强,贫困不是罪恶,懒惰才是罪恶;协同──发扬集体主义精神,团结合作,共同奋斗;奉献──提倡对事业的奉献精神。(基层200万指导员都是兼职义务工作)2“新村运动”主要做法:☉政府推动:①中央到地方建立组织领导机构;②财政援助,中央和财政支持,90年代比70年代前支农财政增加82倍,总额高达350亿美元;③监督、检查、表彰。☉以人为本:①大力提倡新村运动精神;②加强培训、培养骨干;③落实指导者(每村5名左右,全国共36000个村)。☉讲求实效:从实际工作抓起,改善生活条件;推广新品种、新技术,推进商品化生产,加快经济发展。1971年农村人均37美元(户均824美元),1978年农村人均649美元(户均3893美元),1991比1970年农村人口由46%下降到14%。☉树立典型:鼓励先进,全国对村按好、中、差分批分期推进;☉持之以恒:工作有延续性,新村运动自1971年开展以来,已有30多年了,历届政府都能坚持,至今仍在推进;☉工作创新:从改变环境入手到农业综合开发,从社区建设到精神文明,理想教育,不断推进、创新。3借鉴韩国“新村运动”有益经验:①解决“三农”问题应落脚到“村”;②政府推进、财政支持;③指导者进村入户;④运用科学方法运作,精神和物质文明并进。(三)华西村发展之路“华西村,中国农村的希望所在”(1992年李鹏总理视察华西村题词)。华西村位于江苏江阴市华士镇,原是江南一小村,面积0。96平方公里,380户,1520人。1961年农村实行三级所有,队为基础时建立华西大队。37年来(至1998年)发生了极大的变化。1发生了八大变化:①土地变平:实现了耕作机械化、排灌渠系化,管理专业化,服务社会化。发展工业不忘农业,华西村去黑龙江、宁夏新建两个“华西村”,既扶贫帮困,又开发耕地6000亩;②道路变宽:全村水泥路面,通到家家户户,通过工厂、田野、公园;③村庄变新:全村380户农民,都住进了水、电、气配套的三间二层楼房或三间三层别墅楼。公园,文化娱乐,旅游宾馆,华西金塔,世界名胜景点各具特色,已有150 个国家每年100多万国内外游人到考察,观光;④人才变多:华西村解放前没有一个中学生。现有初中以上文化程度的职工占总数的86%,有大、中专生533人,还有两名青年由集体出资送国外留学,现已回村工作,现在工程技术人员有360多人;⑤集体变富:华西成立了江苏华西集团公司,下属40多个工厂企业,已形成铝型材、铜型材、钢材、带管、纺织,化工六大生产系列。1997年总产值23亿元,销售收入21亿元。现在已达100多亿元;⑥贡献变大:37年累计向国家集粮一万多吨,集体拿出7000多万元支持邻村和西部地区发展企业,为中西部地区培训基层干部78期490万人;⑦生活变好:全村做到“八有”“八不”“八有”:小有教,老有靠,房有包,病有报,购有商,玩有场,餐有供,行有车;“八不”:吃粮不用挑,吃水不用吊,煮饭不用草,便桶不用倒,洗澡不用烧,通   讯不用跑,冷热不用愁,雨天不用伞;⑧环境变美:建立“三化”:绿化、美化、净化。“三园”:远看像林园、近看像公园;细看是农民生活的乐园,已建成了社会主义的新农村。2总结华西村宝贵经验有三条:☉好班子、好带头人吴仁宝;☉靠共产党员和群众的积极性;☉靠人才,靠科技,会经营,会管理。(四)我国“三农”中的三大突出问题“三农”问题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已列在政府工作的头等重要位置。“三农”的具体目标是:农业──推进农业产业化,实现农业现代化;农村──推进城镇化,加快农村小康建设;农民──推进知识化,努力提高农民的素质。解决“三农”问题的实质是要尽快缩小城乡、工农、脑体劳力之间的差别,是一场有文度、深度的革命。针对“三农”问题,要解决好三个本质性问题。一是难点──农民素质的提高和农村人才的建设;二是重点──加快发展生产力,将先进科技成果转变为现实生产力;三是热点──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也是农民增收的新的增长点。中国农学会于1995年在全国领导并实施的科教兴村计划就是针对“三农”的三大本质问题展开的。二、创新理念科教兴村计划就是针对“三农”的三个重大问题,在上述的时代背景下产生的。该计划概括为“1、2、5计划”,即瞄准一个目标,促进两个转变,明确五条工作思路。一个目标:建设经济、政治、精神文明、生态环境好的小康村,(制定了25个指标体系);两个转变:加快农村由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体制转变,加快传统农业到现代农业的转变;五条工作思路:(或称五大综合举措,可用五个依靠来概括)。(一)依靠科技工作者:依托大专院校、科研院所,推广部门的专家、教授、科技工作者,驻村直接对农民进行指导,并制定小康村科学发展规划和实施方案;(二)依靠培训和教育:针对主导产业、推广项目与农民增收相结合,抓好农民的实用技术培训,示范农民的“绿色证书”教育和大中专人才培养的三个层次教育;(三)依靠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强化对农民的多元的社会化服务,引进吸收国内外先进科技成果,真正做到科技进村入户;(四)依靠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使农民从生产者变为经营者,实行产加销一条龙、贸工农一体化经营,推进农民专业协会、合作组织建设,以加快农民收入的增加;(五)依靠县、乡、村一体化实施:充分发挥县是关键,乡是纽带,立足村的主体作用(好的“两委”班子,带头人,发扬自力、互助、创新精神),依靠各级党政部门和社会各界力量共同推进科教兴村计划。三、重抓教育以人为本,教育为本,在实施科教兴村计划中必须着力对农民抓好三个层次的培训和教育。(一)实用技术培训据统计:我国农村中农民受教育年不足7年,农村劳动力中文盲、半文盲占7。6%,小学至初中文化程度占78。7%,可见农民素质较低,其主要原因是农村教育,特别是职业教育不发达和农业推广队伍不健全所致,为此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增加经费投入,扎扎实实搞好对农民的全员培训工作。(二)绿色证书教育“绿色证书”制度是20世纪九十年代初在中国创建的,国务院已发文,是农民从事工作岗位的一个资格证书。该证书是针对我国农村广大初中文化的青壮年农民,进行初等、规范化的岗位职业技能培训。其主要做法是按农业岗位,在1-2年内,进行三、五门理论课程,并着重进行实训锻炼,经考核合格者,由县(市)政府颁发由农业部印制的“绿色证书”。目前全国获证人数已达1000多万。对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也可采用“绿色证书”办法进行岗位前培训,按职业岗位的要求进行。(三)高、中等人才培养据统计,农村中高中文化程度仅占11%,大专以上只有0。5%,可见农村中十分缺乏高层次人才。人才是发展生产力的第一资源,人才是建设农村小康的关键。加快农村人才建设是当前的急需,也是长期的战略任务。“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是目前在全国一些地方实施的有效办法,即首先解决每村有一名大学生(以解决村后备干部、村技术员、创业带头人)。实施方法是:政府重视(负担学费,组织招生和对毕业生的安置)学校培养(大、中专院校),学生、家长自愿。发挥了政府、学校、农民三方面积极性。已显示出了强大生命力。目前已在辽宁、黑龙江、河北等地开展,希望各级政府、大专院校积极在全国推进此项战略性工程。四、实施方法科教兴村计划是立足村,将各项政策、措施落实到村的经济社会发展的综合性项目,是按科学的发展砚,系统工程方法实施的,与其它单一项目相比具独特的综合优势。具体实施方法:☉政府领导:按科教兴村计划要求,在县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对所在县的村分期分批进行规划,采用示范带动,辐射全县的方法,如全国第一个试点县河南方城县,创造了“3、6、9”工程,即在县先抓好三个示范乡镇,60个示范村,900个示范户。切实做到科教进村入户。☉专家指导:依托大中专院校、科研院所,推广部门,选派专家教授、科技人员,分期分批驻村入户进行指导。☉制定规划:根据村的资源优势,根据市场需求和社会发展,在专家指导下,与“村两委”、村民共同制定村域经济发展和小康村建设的规划、实施方案、年度计划。☉突出重点:重点要培育和发展经济的主导产业,并创造条件,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抓住关键:围绕主导产业发展和小康村建设需求,着力抓好农民培训和人才培养,着力抓好引进国内外先进科技成果和提高对农民的组织化程度。五、进展情况科教兴村计划经历了调研、专家论证、专家研讨、试点和在全国推进五个阶段。在全国开展的主要活动。1994年中国农学会由秘书长组织对东北三省进行相关调研工作;1995年6月中国农学会组织专家论证科教兴村计划;1995年11月在华西村召开全国科教兴村学术研讨会(由全国40多位专家、教授、政府相领导参加研讨,会议一致赞同在全国开展科教兴村计划);1996年由中国农学会倡导在全国进行科教兴村试点工作(第一批在33个村一个县进行试点工作);1996年9月在山西省召开全国科教兴村计划现场暨研讨会;1997年8月在河北临漳县召开全国20多个试点县科教兴村现场及研讨会(全国政协周铁农副主席参加);1997年10月在河北省召开全国科教兴村计划现场及研讨会;1998年在河南省召开全国科教兴村计划现场及研讨会;1999年在安徽省召开全国科教兴村计划现场及研讨会;2000年在河北邯郸市召开全国科教兴村计划现场及研讨会;2002年在河北农大召开全国科教兴村计划高层论坛(周铁农副主席参加);此外在北京召开了两次科教兴村计划工作座谈会周铁农副主席均参加并作重要讲话;全国共召开了十次科教兴村计划研讨会和座谈会,每次会议均得到所在省委省政府、农业部、中国科协及中央有关部委的指导和支持,韩国“新村运动”专家教授多次参加全国科教兴村研讨会。全国已有河北、河南、山西、湖南、湖北、北京、辽宁、吉林、黑龙江、四川、陕西、江苏、浙江、福建等20多个省、市、区,两个地级市(邯郸、阜阳市),方城、临漳、新野、微山、易县等20多个县及3000多个村开展科教兴村计划的试点及推进工作,都取得了不同程度的好的效果。六、领导关注姜春云(前副总经)他于1996、1997年两次对中国农学会倡导的在全国推进科教兴村计划作出重要批示。分别是:“阅,很好,希望在这方面多做推进,落实的工作”。“实施科教兴村计划是落实科教兴国战略的一项重要举措。一年多来,中国农学会在这方面做了许多工作。取得了可喜成效。希望认真总结经验,进一步做好试点工作,取得新的进展,为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做出应用的贡献。祝会议圆满成功”。周铁农(全国政协副主席)他自1997年开始至今,特别热心,指导、支持科教兴村工作,曾参加过五次科教兴村会议和活动,他给予科教兴村工作给予高度评价。他说:这是一条非常正确的思路,具体表现在:对贯彻中央在“三农”工作中很动脑子;科教兴村计划工作站到了统揽全局的高度;通过专家,扎扎实实地把科技、教育进村入户;把各项政策、措施落脚到村一级。他总结科教兴村计划概括为“用脑、着眼、入手、落脚”八个字。他赞扬科教兴村计划的十二个字:“有声有色,很有成效,前景看好”孙孚凌(前全国政协副主席)孙孚凌副主席十分关切“三农”工作,特别对开展科教兴村工作十分关切。他于1999年9月专程赴山西对全省开展的科教兴村计划进行为期十天的视察工作。七、示范典型(一)柴厂村──全国实施科教兴村计划的第一试点村该村位于河北易县太行山下梁格镇的一个小山村(300多户,1000多人口)。该村经过五年实施科教兴村计划(1996-2000年)发生了十分可喜的变化(由一个穷山村变成基本达到目标的小康村),主要变化:──农民人均收入由500多元增至3000多元;──村的主导产业果树由6000多棵发展到人均100多棵达20万株,产量由3万多斤增至100多万斤,品质大大提高,现该村重点发展果树和苗木生产;──村的生态环境发生了变化,家家用沼气,水泥路直通到村到户;──“农家乐”旅游业已进村入户;──人的素质提高,思想观念发生了根本变化,增加了科技、市场、人才、竞争等强烈意识柴厂村成功的经验:中国农学会、河北农大的专家指导;河北省、易县、梁格庄镇政府的支持;“村两委”领导和全体村民的努力;韩国“新村运动”专家的关心和帮助;抓住了发展果树、苗木生产为发展经济的主导产业;大力开展培训工作和新技术的引进。柴厂村正在向高标准生态、旅游、小康村迈进!七、示范典型(二)东排村──全国首批科教兴村计划的试点村之一该村位于吉林省农安县靠山镇(610户,2507人)。原是该县被列为十个贫困村之一。该县曾下派四任县干部驻村帮助工作,未能解决该村的贫困落后问题。该村赵海涛党支部书记参加中国农学会组织的科教兴村首期培训班及多次研讨会,开阔眼界,改变观念,他按照科教兴村计划思路,首先解决了专家指导问题,他登门聘请了吉林省农科院的四位专家,主动请他们到该村搞科研(无偿),专家带来了新品种,新技术,新思路,专家同时对该村的经济、社会发展等多方面进行指导,实际是一种双赢合作模式。由于农民素质大大提高,激发了全村村民的极大积极性,该村仅用了5年时间(1996-2000),由原来人均收入仅500多元的贫困落后村,转变为人均收入达近4000多元的精神文明、生态环境好的小康示范村。该村实施科教兴村计划的主要经验和做法:有一个精干为民服务的好书记赵海涛,现是全省劳动模范;依靠科研单位专家指导,制定村的规划和发展目标;依靠教育抓培训,大力提高农民素质;依靠发挥当地资源的优势,走农业产业化道路,并把劳务输出作为一个产业来抓,(全村有1/3劳务输出,远到俄罗斯);依靠科技成果转化,大力发展效益农业;依靠上级政府帮助、支持,推进科教兴村工作向更高层次、水平发展,全县已有37个村开展科教兴村计划的实施工作。东排木村在现有基础上正向高标准小康村目标进发!八、重大意义科教兴村计划的实施,是落实科教兴国、科教兴农战略的一大举措;是践行“三个代表”的一大实际行动;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有效综合措施;是加快农村小康建设的有效途径;是一件特别受农民欢迎的好事。其重大意义还具体表现在:是“细胞工程”:全国70多万个村建成小康,中国农村就实现了小康;是“凝聚工程”:可以把党的各顶政策、各职部门的项目、计划、凝聚成综合实力,并落实到村;是“系统工程”:由专家指导、制定规划、实施方案、年度计划、开拓创新、经济社会、物质、政治、精神文明为一体整体推进。是“永不下马的工程”:坚持科学的发展观,在各级政府的领导下下,以人为本,依靠教育,科技的重大作用,与时俱进,在农村小康建设的征途上永续前进。九、机遇挑战创新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一个新生事物的产生、成长到发展,都必须经历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不断认识和实践的规律和法则。科教兴村计划十年来也经历了这个规律和法则,是一件被实践和时代证明了的大事、新事、好事;是有着广阔发展的前景,但也是一件难事,目前遇到了历史的机遇和严峻的挑战。机遇:党中央、国务院在二十一世纪中国有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新阶段,新的历史时期,对“三农”工作的高度重视,十六大提出了我国小康社会的全面建设。把“三农”问题放到当前和战略的首要位置,是工作的重中之重,国家采取有力措施,加快农民增收,农村小康建设,这些都为全面推进科教兴村工作提出了极好的环境和条件。挑战:由于科教兴村计划的推进尚未被列入国家重大规则的重大项目,还未成为国家和各级政府的执政要务;此项工作由于主持人和该单位的上级部门的领导发生了变化,失去了延续性,中央一级停止了对各地指导和开展活动,给此项工作带来了极大的损失。但在全国一些地方,仍在实施和推进科教兴村工作。我们相信,一个正确的被人们欢迎的事情,被实践证明的成功之事,只要坚持,一定能取得胜利。十、推进建议为了持续加大力度在全国推进科教兴村计划,提出如下三条建议:(一)将科教兴村计划增列为国家“十一五”计划和支持“三农”的重大项目,在国家和地方财政、物资等方面给予有力的保证;(二)为解决科技工作者的到位问题,拟由国务院、党中央有关部门组织、发动全国大、中专院校、科研院所的专家、教授、科技工作者,特别是农业推广部门的专家有计划、分期、分批驻村进行制度化服务,并制定相应的鼓励、激励机制和政策;(三)由党中央、国务院号召并下发文件,在全国开展科教兴村建设小康行动,组织发动城乡、社会各界、各行各业广泛参加这一振兴“三农”,加快农村小康建设的行动中来。

 

项目网站简介 本网招聘 本网概况 联系我们 会员服务 免责声明 网站地图 投稿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