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开展2004年优势农产品区域环境质量调查与监测的通知
关于开展2004年优势农产品区域环境质量调查与监测的通知
农办科[2004]39号
河北、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江苏、安徽、江西、山东、河南、湖北、湖南、四川省(自治区)农业(农牧、农林)厅(委、局),黑龙江省农垦总局,农业部环境监测总站:
为配合我部《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和“2004年四大作物综合生产能力科技提升行动”的实施,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2004年我部将重点对水稻、玉米、大豆、小麦等优势农产品区域环境质量开展调查与监测评价。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加强领导。开展优势农产品区域环境质量调查与监测评价,对推进优势农产品区域合理布局,保障农产品安全,提高农产品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各省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要把优势农产品区域环境质量调查与监测工作作为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纳入议事日程,采取有效措施,加强组织领导,切实履行职责,确保人员到位、责任到位、任务到位。根据《2004年优势农产品区域环境质量调查监测方案》(见附件),各省要积极争取当地政府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支持,落实必要的配套经费,确保此项工作顺利开展。
二、突出重点。2004年,我部将重点在河北、内蒙、辽宁、吉林、黑龙江、江苏、安徽、江西、山东、河南、湖北、湖南、四川等13个省,对水稻、玉米、大豆和小麦等优势农产品区域环境质量开展调查监测评价,监测总面积为2600万亩,原则上每省监测面积不得少于200万亩。监测指标主要为土壤重金属污染等10项指标,监测重点是潜在污染区域和污染区域。各省要根据《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的要求,确定本省调查监测工作重点,制定具体工作计划,力求掌握水稻、玉米、大豆和小麦等四大类优势农产品区域的环境质量状况和变化趋势。
三、确保质量。农业部环境监测总站要加强对优势农产品区域环境质量调查与监测工作的技术指导与服务,及时组织技术力量,解决监测工作中的实际问题,做好技术培训与监测质量控制以及对各地上报的监测数据、评价报告的审核等工作。各省农业环境监测站要严格按照《农田土壤环境质量监测技术规范》(NY/T395-2000)的要求,按程序进行,确保调查监测结果的科学、真实、可靠。
请各省农业环境监测站于10月25日前将优势农产品区域环境质量调查与监测评价结果审核盖章后,报农业部环境监测总站。部环境监测总站于11月30日前完成《2004年优势农产品区域环境质量调查与监测评价报告》,报送我部科技教育司。
我部将对本次调查与监测工作给予一定经费补助,请各地填写《农业生态环境科技推广项目任务书》(从http://www.stee.agri.gov.cn下载),于8月10日前报我部科技教育司。
附件1:2004年优势农产品区域环境质量调查监测工作方案
二○○四年七月五日
附件:
2004年优势农产品区域环境质量调查监测工作方案
为了配合我部“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和“2004年四大作物综合生产能力科技提升行动”的实施,摸清优势农产品(水稻、玉米、大豆、小麦)区域环境质量状况,2004年我部将突出重点、有步骤地继续开展优势农产品区域环境质量状况监测评价工作,在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河北、河南、山东、安徽、江苏、湖南、湖北、四川、江西等13个省(自治区),对四大优势农产品生产区域环境质量进行调查,并对重点区域土壤环境质量监测评价。为了确保调查监测工作顺利实施,特制定本方案。
一、工作目标
2004年完成13省所规划四大优势农产品区域环境质量现状调查监测工作,监测面积2600万亩,形成优势农产品区域环境质量状况调查、监测评价报告,为各级政府提供优势农产品基地建设决策依据。
二、工作内容
本次监测评价工作采用调查与监测评价相结合方式。首先对本省规划的优势农产品区域环境质量现状进行详细调查,根据调查结果将优势农产品区域划分三类:环境质量良好的区域、存在潜在污染的区域和存在污染的区域。重点对后两类区域和“四大作物综合生产能力科技提升行动”部署的相关区域进行监测,每省完成约200万亩,具体安排见附表1(2004年监测工作计划安排表)。
(一)优势农产品区域环境质量现状调查
1、调查区域范围
针对本省所规划的优势农产品区域开展全面的环境质量调查,根据调查结果进行环境污染状况分类。
2、调查内容
规划区域范围内自然、经济、社会等基本情况。包括产区自然地理、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生态环境总体状况等。
优势农产品区域生产基地概况。包括基本农田面积,优势农产品基地面积,农产品的产量、销售途径等。
优势农产品基地周围污染源分布情况。结合基地历年环境监测的相关结果,从水、土、气三方面对基地周围污染源状况进行调查(污染源分布状况图),找出影响最大的污染来源,如工矿企业、污水灌溉、大气飘尘、酸雨及公路线源污染等。
3、环境质量区域分类
通过调查工作,依据以下原则将优势农产品区域环境质量状况进行分类:
环境质量良好的区域:产区周围无明显污染源,以往监测结果显示土壤环境质量良好,近几年未发生重大病虫害等。
存在潜在污染的区域:产区周围存在污染源,有施用过固体废弃物等污染物或存在污水灌溉的历史,土壤背景值较高,以往监测结果存在接近警戒限的指标。
污染的区域:产区周围有明显污染源且会给产区环境造成一定影响,有长期施用固体废弃物或污水灌溉的历史,土壤中对作物品质影响较大的元素背景高,以往监测结果存在污染的指标。
(二)优势农产品区域环境质量监测
1、监测点位的布设
按照《农田土壤环境质量监测技术规范》(NY/T395-2000)规定确定监测单元,原则上每2000亩布设1个采样点。另外依据优势农产品区域环境质量状况调查结果及分类,对污染的区域,监测单元面积适当减小,布设点位适当加密。
2、样品的采集及处理
采样前的准备。准备采样所需要的工具、器材,并且配备好相应的标签,以防止出现样品和标签不符的现象。标签和样品登记表格式见附表2。
样品的采集与制备。采用GPS进行点位定位,按照《农田土壤环境质量监测技术规范》(NY/T395-2000)的要求,采用多点混和法采集0—20cm的耕层土壤,最后经四分法保留0.5kg。并根据所需测定的项目要求,制备土壤样品。
样品保存。所采土样装入双层塑料袋内,里外各贴一个标签。
样品运输。样品运装前必须逐件与样品登记表、土壤样品标签和采样记录进行核对,核对无误后分类装箱。 样品在运输过程中严防样品的损失、混淆或玷污,并派专人及时押运。接受者与送样者双方在样品登记表上签字,样品记录由双方各存一份备查。
添加质控样。将所采集的用于重金属分析的土壤样品(30克经过风干、过100目筛处理后样品)和样品登记表一并送至部环境监测总站,由总站负责对样品统一编号、添加质控样,并负责返给各站。
3、样品的分析测试
承担分析测试工作的条件。各监测站必须在通过部环境监测总站的现场盲样考核后,方可承担样品的分析测试任务。
检测项目。铜、锌、镍、镉、汞、砷、铅、铬、pH和阳离子交换量。
分析方法。上述检测项目对应的检测方法严格参照相关国家标准或农业行业标准执行。(见附表3)
4、超标数据审核
为了确保监测数据的可靠性和准确性,需对超标数据进行审核:
①审核样品在整个实验过程中是否符合分析质量控制的要求。需要从样品前处理(是否存在样品的研磨污染、仪器设备污染、玻璃器皿污染、试剂污染等),空白、质控样及平行样的测定结果,标准溶液、稀释倍数和计算结果等各个方面进行审核。
②审核样品的采集、保管、运输过程中是否存在污染问题。是否未按照技术规范的要求采集、保管和运输样品。
③在完成前两步审核后仍未找出超标原因,应对样品所在监测单元进行审核确认,审核是否具有产生超标的因素。
④如经过以上步骤仍无法确认超标原因时,应重新采样分析,再次超标时确认为超标。
(三)监测结果上报
各省农业环境监测站将检测数据经严格审核后,经业务主管站长审核签字、加盖公章后将监测数据上报部环境监测总站,由部环境监测总站根据质控样的测定情况等进行再审核后返给各站。
(四)材料报送
各省农业环境监测站需把区域基本情况形成文字材料,会同各种上报表格上报部环境监测总站。主要包括以下四个部分:
1、本区域自然环境概况。
简单介绍本省监测区域自然、经济、社会等基本情况。
2、优势农产品区域生产概况。
3、优势农产品基地周围污染源分布情况说明。
简单介绍本省监测区域的环境状况;绘制优势农产品区域污染源分布状况图(需要表示出不同类型污染源的分布状况)。
4、监测结果统计表
①附表4、监测单元统计表;
②附表5、监测单元概况表;
③附表6、监测点位土壤基本情况表;
④附表7、优势农产区基地土壤环境质量监测结果表。
(五)报告的编制
报告的编制要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1、前言。简述2004年优势农产品区域环境质量调查、监测与评价的目的意义、目标、方法、程序等)
2、优势农产品区域环境现状调查。包括①区域概况;②自然环境状况,如自然地理、气候、气象、水文状况、土地资源、植被与生物资源、农田生态破坏、农业自然灾害等;③社会经济概况,包括行政区划、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工业布局和农田水利、农林牧副渔发展情况及工农业产值等;④工农业污染,包括工业污染源及“三废”污染情况、农业自身污染情况、地表水、地下水、农田土壤、大气质量现状等;⑤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措施,主要包括对工矿污染的防范、生态农业试点情况、农业自然资源合理利用及农业生产无公害控制情况;⑥本省优势农产品区域产量、质量,加工情况、销售、市场等产业链现状和发展情况,农业环境与优势农产品区域的关系;⑦优势农产品区域环境质量初步分析,根据调查、收集的有关基础资料、监测资料等,对调查区域基本农田环境质量状况所作初步分析。
3、优势农产品区域环境质量监测。包括①布点的原则和方法;②采样方法③样品处理原则和方法;④监测项目和分析方法;⑤分析测定结果。
4、优势农产品区域环境质量现状评价。包括①评价原则、模式与标准;②评价结果与分析;③优势农产品区域环境质量状况综合评价,包括优势农产品区域环境质量现状评价结果综合分析与发展趋势判断与预测。
5、结论与对策。①简要阐明优势农产品区域环境质量状况,重点分析污染区域的类型、程度、范围和发展趋势;②提出保证优势农产品安全生产措施、防治优势农产品产地环境污染的方法、措施及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的建议等。
6、附件。本次监测工作各种成果图及相关图件。
附表1:
2004年优势农产品区域核心区环境质量监测工作安排表
省、区名称
原定作物种类
市、县名称
监测核心区面积
(万亩)
河北
小麦
高碑店
18.00
小麦
辛集
20.00
玉米
辛集
20.00
内蒙古
小麦
额尔古纳
20.00
大豆
扎兰屯市
20.00
河南
小麦
荥阳
22.00
玉米
汝州
20.00
玉米
永城
20.00
辽宁
水稻
大洼县
20.00
水稻
铁岭市
20.00
玉米
昌图县
20.00
玉米
铁岭县
20.00
大豆
辽阳市
10.00
吉林
玉米
公主岭
20.00
玉米
梨树
20.00
大豆
德惠市
20.00
黑龙江
水稻
汤原县
20.00
大豆
富锦市
25.00
黑龙江农垦
大豆
852农场
25.00
江苏
水稻
宝应县
20.00
小麦
仪征
20.00
安徽
水稻
天长市
25.00
江西
水稻
永修县
20.00
山东
小麦
莱州
20.00
玉米
兖州
20.00
玉米
曲阜
20.00
湖北
水稻
浠水县
20.00
湖南
水稻
宁乡县
20.00
水稻
鼎城区
20.00
四川
水稻
泸县
25.00
合计:
30个县
610.00
注:原则上每省监测面积不少于200万亩。除上述“四大作物综合生产能力科技提升行动”中部署的核心区区面积外,各省根据对全省优势农产品区域环境质量状况调查分类情况,依次选择污染区域、潜在污染区域,自行确定监测作物种类、监测地点。
附表2:
土壤样品标签
土壤样品标签
监测单元名称和单元编号
点位编号采样地点
经度纬度海拔高度
采样人采样时间
注:样品采集必须严格采用GPS定位,具体经度、纬度和海拔高度以十进制格式表达;监测单元编号的格式例如为:江西-J-001、江西-J-002…;
点位编号的格式为:江西-T-001、江西-T-002…。
样品登记表
序号
点位编号
采样地点及对应经度、纬度
采样时间
采样人
附表3:
检测方法一览表
检测项目
检测方法
Cu
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GB/T17138-1997)
Zn
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GB/T17138-1997)
Pb
石墨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GB/T17141-1997)
Cr
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GB/T17137-1997)
Cd
石墨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GB/T17141-1997
Ni
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GB/T17139-1997)
As
1、原子荧光法
2、二乙基二硫代氨甲酸银分光光度法(GB/T17134-1997)
3、硼氢化钾-硝酸银分光光度法(GB/T17135-1997)
Hg
1、原子荧光法
2、冷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GB/T17136-1997)
pH
玻璃电极法
阳离子交换量
1、醋酸铵法
2、EDTA-铵盐快速法
3、氯化铵-醋酸铵法
附表4:
监测单元统计表
监测单元编号
监测单元名称
监测单元范围
注:1.监测单元编号的格式例如:江西—J—1、江西—J—2…。
2.监测单元名称最好以划分监测单元的依据命名,如公路沿线污染区、大气污染类型区、污水灌溉类型区、工矿污染类型区、污泥污染类型区、一般污染区、混合污染区、非污染区等等类型。同一种污染类型,不同的监测单元可用非污染区—1、非污染区-2…命名。
3.监测单元范围填写该监测单元的行政区划范围,如××县的××乡、××县的××乡、一一列出。
附表5:
监测单元概况表
单元编号
污染类型
区域范围
省市区(县)乡镇(街道)村(所涉及村需一一列举)
点位数目及相应点位编号
共个,分别为:
监测单元代表面积(亩)
总计:其中 旱田:水田:
产值(万元)
总计:其中农业:工业:第三产业:
年平均气温
人口数(个):,其中农业人口(个)
地貌类型
土壤类型
主要作物类型
灌溉水来源
耕地类型
耕作制度
单元内现有基地面积(亩)
总计:
其中:有机食品基地
其中:绿色食品基地:
其中:无公害食品基地:
其中:国务院有关主管部门和地、市以上人民政府批准的粮、棉、油和名、特、优、新农产品生产基地:
其中:与大型企业订有长期合同的农产品供应基地:
附表6
监测点位土壤基本情况表
单元编号
一、基本信息
点位编号
基准年
地理位置
省市区(县)乡镇(街道)村
代码
省市 □□□区(县)□□□乡镇(街道)□□□ 村□□□ 点位□
代表面积(亩)
总计:亩,其中旱田:水田:
土壤类型
灌溉水类型
点位经度
点位纬度
点位海拔高度
采样深度(cm)
农作物类型
采样时间:年月日
二、监测结果(mg/kg)
Cu
Zn
Pb
Cr
Cd
Ni
As
Hg
pH
阳离子交换量
附表7:
优势农产品区域土壤环境质量监测结果表
省
序号
点位编号
检测值(mg/kg)
PH
阳离子交换量
Cu
Zn
Pb
Cr
Cd
Ni
As
H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