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确把握和谐社会的内涵(干部说干事)
张敏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一重大战略任务的提出,是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认识深化的成果,是对马克思主义社会建设理论的丰富和发展。全面、准确地把握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涵,对于积极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社会关系、社会结构和社会心理和谐的集中体现。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这些基本特征,集中体现在社会关系、社会结构和社会心理的和谐上。首先,和谐社会中的社会关系应该是和谐的。社会是由一定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构成的整体,在这个整体中包含着各种各样的社会关系。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是各种社会关系和谐的社会。其中,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和谐,是社会和谐的重要标志。其次,和谐社会中的社会结构应该是和谐的。社会结构是由组成人类社会的各种要素所构成的,合理的社会结构是社会和谐的基础。在社会结构中,家庭、民族、阶级、阶层、国家、政党、军队、社会团体等社会组织以及各种社会要素配置方式的和谐,是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最后,和谐社会中的社会心理应该是和谐的。社会心理是社会成员对现实社会的心理感受和认同,是社会成员的内心体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但要实现物质层面的和谐,还要实现社会心理的和谐。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是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人是社会的主体。形成全体人民各尽所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总体目标。这就告诉我们,和谐社会首先要求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也就是说,尽管每个社会成员所处的社会地位不一样、所从事的职业不相同、所获得的利益不一致,但他们的心理感受应该是基本平衡的,对社会是基本认同的,彼此之间是可以和谐相处的。在和谐社会中,人的主体价值能够得到充分实现、主体人格能够得到充分尊重、主体作用能够得到充分发挥,每个社会成员都能在和谐的社会环境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做自己应该做的工作,并得到应有的权益。要形成人与人之间和谐相处的局面,最重要的是实现利益的和谐。利益关系基本协调、利益格局基本合理、利益层次基本相容、利益分配调整适度,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特征。因此,形成能够全面表达社会利益、有效平衡社会利益、科学调整社会利益的利益协调机制,就成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不断调整差别、解决矛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是没有差别的社会。推进和谐社会建设,应不断调整、协调利益关系,努力缩小差别,使各种差别保持在合理的、社会心理能够承受的、有利于社会不断进步的范围内。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也不是没有矛盾的社会,矛盾运动是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这一过程正是妥善处理各种矛盾、消除不和谐因素、激发社会活力、促进社会发展的过程。因此,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程中出现的各种人民内部矛盾,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项重要任务。解决人民内部矛盾,加快发展是根本出路,建立保障社会公平正义的体制是关键所在,形成妥善处理矛盾的机制是基本保证,提高社会成员的思想道德素质是必要条件。
(作者为中共辽宁省抚顺市委副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