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支撑生态环境建设———访生态建设、环境保护与循环经济科技问题研究组组长孙鸿烈
我国生态、环境问题已经进入大范围生态退化和复合性环境污染的新阶段;
未来我国生态与环境将面临新一轮经济社会发展的巨大压力。
“在规划战略研究报告中,我们全面总结和分析我国生态与环境现状、全球生态与环境科技发展的趋势以及我国所存在差距,提出了我国生态建设、环境保护与循环经济的科技发展战略思路、目标、重点领域和优先主题等。最重要的是得出了几个重要结论。”孙鸿烈说。
“第一个结论就是,我国生态、环境问题已经进入大范围生态退化和复合性环境污染的新阶段。”孙鸿烈说,由于我国自然生态与环境的先天脆弱和地区发展的不平衡,加之人口过度增长、发展模式和某些政策不当,致使我国的生态与环境遭受了严重的破坏。
“另一个重要结论是,未来我国生态与环境将面临新一轮经济社会发展的巨大压力。”孙鸿烈解释说,当前的生态环境问题与社会经济发展紧密相连,伴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和进入重化工阶段,我国的资源消耗和污染排放将面临非常严峻的形势,有可能超过过去20年的发展常态,出现新的恶化趋势,成为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最大制约因素。
我国人口众多,随着人口增长和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人均消费大幅度地增长,对资源需求量不断增加,使污染排放日益扩大。随着城镇化和工业化的发展,如不节约用水,将大大增加对水资源的需求,城镇污水排放也将大量增加。农业化学品投入的增加进一步加剧水体、土壤的污染和生态系统的退化;同时,随着污染密集型企业转移到农村,将使农村面临新一轮环境污染。
“目前我国经济增长仍未摆脱依赖大量物质消耗的传统发展方式,”孙鸿烈说,“为了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必须改变现行发展模式,使资源生产率大幅度提高,使单位GDP对环境的影响大幅度下降,使经济发展和环境真正协调起来。”
“经过20多年的努力,我国生态与环境科学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与国家需求和国际先进水平还存在相当的差距,与我国的生态与环境问题的严重性不相适应,与大国地位极不相符。”孙鸿烈说。
孙鸿烈表示,我国生态与环境科技的发展战略思路应以统筹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为指导,以全球变化为背景,以解决我国生态与环境中的重大问题和改善生态与环境为基本出发点,以转变不可持续的生产和消费方式,以提高资源生产率为核心,以区域和系统的综合防治为重点,通过自主创新与综合集成研究,建立与全面小康社会目标相适应并符合我国国情的生态与环境科学理论和技术体系,为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和建立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提供科技支撑。
《人民日报》 (2006年01月05日 第十二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