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三农科教网 中农兴业网团旗下网站

三农科教网

您的位置: 首页 > 科教信息

贵州科技特派员服务“三农”纪事

时间:2009-12-08 来源:  作者:

  科技部二○○三年批准贵州省为全国第二批科技特派员试点地区,该省分两期选择了大方、独山、玉屏县,仁怀、绥阳等五县(市)作为首批试点县(市);二○○五年新增西秀、榕江、瓮安、天柱、惠水、印江六县(区)为第二批科技特派员试点。至二○○五年底,十一个试点县(市、区)共选派了三百八十一名科技特派员,下乡驻村和农民零距离开展农业科技服务创新、创业行动,他们依托产业基地、农业示范园区、龙头企业、行业协会和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在种植和养殖业、农产品流通领域、农副产品加工等方面共实施项目一百八十四个,推广新技术、新产品二百九十项,引进新品种三百九十七个。十一个县年项目投资一万二千九百二十一点八三万元,实现年利润七千零四点三万元。

  据贵州省科技厅有关处室2005年底调查统计,全省11个试点县(市、区)科技特派员项目区农民人均收入2107.08元,增幅为20.46%%。首批试点县科技特派员与农民结成的利益共同体基本进入市场,项目区2005年农民人均收入增长23.29%%;当年启动的第二批6个试点县工作项目区农民人均收入增长10.32%%。农民发自内心称“科技特派员是最可爱的人”。

  科技特派员们在服务“三农”中显示了人生的价值。玉屏县科技特派员李竹梅说:“当科技特派员是我一生最好的选择,农户们喜获丰收时那灿烂的笑容就是对我们最好的回报。”

  贵州首席科技特派员李桂莲:农民发财我自豪

  “每当看到农民地里结出丰硕的果实,看到他们大获丰收时,我就会高兴得不得了,因为我的工作得到了肯定。”贵州省“首席”科技特派员、省农科院名誉院长、著名蔬菜专家李桂莲不无自豪地这样对记者说。

  年逾六旬的李桂莲2003年被聘为贵州省首席科技特派员后,她不辞辛苦,跋山涉水,走村串寨,向农民传授科学种菜技术,手把手地培养农村科技二传手。

  两年多时间里,她的足迹踏遍了首批5个试点县的田间地角,把4/5的工作时间花在了驻村驻户传技授课上,帮助5个试点县建立夏秋反季节无公害蔬菜4.4万亩,有5万多农民因此越过贫困线。

  近年来,以首席科技特派员李桂莲领头的蔬菜科研推广队伍,充分利用贵州立体生态资源优势,从贵州低热河谷地区到高海拔冷凉地区,从早菜、冬果菜、反季节蔬菜生产到创汇蔬菜产业,科学种菜技术覆盖全省70多个县(市),累计示范推广辐射带动面积达600余万亩,增加产值近60亿元。不仅促进了贵州农村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特色农业产业化建设。缓解了城镇居民蔬菜供应问题,还拓宽了农民增收渠道。

  仁怀市科技特派员龚远见:不当局长种红薯

  2005年仁怀大旱。然而10月收红薯时,致远科技开发公司的红薯基地种出的红薯亩产高达3500公斤,是对照本地品种产量的331%%,最大单个重达7公斤。这就是不当局长却去种红薯的科技特派员龚远见的杰作。

  2003年,科技部试行科技特派员制度举措的出台,引起了已当8年科技局长的龚远见的深思:我虽然是科技局领导,可时间和精力有限,对一些很有前景的好项目不能做大做强只能干着急,我要发挥自已的特长,亲自到项目开发第一线,力争把一些科技含量高、市场前景好的项目做大做强,切实为老百姓增收致富干点实事。就这样,2003年他毅然辞去市科技局局长职务,当上了科技特派员。

  此时,龚远见已经想好了帮助全市农民朋友增收致富的路子。仁怀虽建市10年了,可还是小城市大农村的格局,40多万农民兄弟还依赖着土地生存。他通过认真分析,认为县里长丰薯业基地引种的“豫薯王”红薯是一个很好的项目,全市农民每年种植红薯的面积达15万亩,但是每亩的收成只有1000公斤左右,所种品种淀粉含量低经济价值不高,如果都推广良种“豫薯王”,亩产3500公斤以上,其产量和淀粉含量都比常规品种高出3倍以上,对发展养殖业,促农民增收无疑是条好路子。可是,由于该基地受各方面因素制约,发展缓慢,项目不能做大做强,不能在更大范围、更高水平上带动农民增收,他决定从良种繁育着手,帮助该基地发展脱毒高淀粉产业化工程项目。

  他将他的想法和该基地负责人商量后一拍即合,在原基地的基础上组建了仁怀市致远科技开发有限公司。他多次跑省农科院,请专家作技术后盾,在城郊租用10多亩土地,建起了占地3000多平方米的20个标准大棚,对“豫薯王”等高淀粉红薯品种进行脱毒处理,培育和推广脱毒良种。

  龚远见介绍说,农民兄弟种常规薯种,每亩收红薯1000公斤,按每公斤0.4元计算,能收入400元。种脱毒红薯每亩收入3500公斤,按每公斤0.4元计,能收入1400元,比起常规品种,每亩增收1000元以上。如果全市15万亩红薯都推广该品种,每年能为老百姓创收1.5亿元以上。谈到这里,龚远见动情地说:“我辞去领导职务划算,能实实在在的帮助老百姓创点收入,我心里踏实了,我一定要努力争取两年内在仁怀全面推广脱毒高淀粉红薯种植,并配套进行红薯淀粉加工,把脱毒高淀粉红薯种植项目做大做强。”

  大方县科技特派员文平:舞起天麻产业的龙头

  毕节地区大方县有种植天麻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比较优势,天麻品质优良,素有“中国天麻数贵州、贵州天麻出大方”的美誉。为了做大做强大方天麻产业,科技特派员、县中医院主管药师文平对大方野生天麻资源和县内天麻种植、销售情况及国内天麻产业发展情况等进行深入调研后,创办了集天麻种植、加工、产品研发、销售为一体的龙头企业——大方县九龙天麻开发有限公司。

  为了带领周围农民脱贫致富,文平创办的龙头企业采用“公司+农户”的运行模式,实行四个统一:公司统一供种,统一种植规范,统一回收,统一加工;两个保护:保护农户利益制定保护价,保护野生资源;双向承诺:公司向农户承诺完全回收、实行低价时的保护价和高价时的随行就市,农户向公司承诺按公司的标准操作技术规程栽培和不使用其他种源。这种双赢的产业发展模式,为农民增收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技术和物质条件。

  迄今九龙公司已有合作农户300余户,种植面积500余亩,户均收益每年8000元。公司以临时雇工的形式解决农村劳动力就业80人,人均年收入四千多元。2003—2004年公司发展种植天麻300多亩,直接向1000多户农户收购天麻40多万斤,实现产值1200多万元,销售总额1080万元。2004—2005年实现生产总值1500万元,销售总额1400万元。

  玉屏县科技特派员伍洪远:用技术赚钱心安理得

  按照和农户签订的合同,玉屏县科技特派员伍洪远和刘世勇两年共获技术服务费14400元,平均每人获7200元,农户自觉兑现合同率达95%%。伍洪远说,我们教会农户致富技术,既展现了自身为社会、为人民服务的价值,经济上又有所收益,这钱我们拿得心安理得。

  伍洪远是玉屏县农业局技术员,二十多年来一直从事农业技术的试验、示范推广工作,在果蔬的栽培管理方面积累有一定的经验。2004年成为县里首批科技特派员后,负责实施《玉屏县优质水果栽培技术示范基地》特派员项目。

  两年时间,他与另一个特派员刘世勇走寨串户,“下到农家,住在农家,吃在农家,才干施展在果园”,以示范带动、抓果树种植大户、培植积极分子、开现场培训会、与农民签订果园“保底增产服务合同书”等方式,让100%%的农户学会了整形修剪,病虫防治,套袋,肥水管理技术,解决了农民发展水果生产的技术顾虑。并针对农民注重眼前现实利益的心理,发动和组织广大农户,采用林果间作技术,在果林间套种西瓜、花生及红苕,达到以短养长增收和生物防病治虫除草的效果,当地被农民群众称为“财神爷”。两年来,他们推广种植黄桃、枇杷等优良果树600亩。示范基地农民总收入126.533万元,户均收入1.054万元,人均收入2047.6元;平均每年人均收入1023.8元,人均纯收入653元;占全村人均纯收入的30%%。

  科技特派员制度改变了独山县科技局地位

  走到独山县城大十字,一幢显眼的四层办公楼上悬挂着一块巨大招牌——“独山商贸信息网”,那就是独山县科技局和该局创办的服务实体。

  2003年,独山列入全省首批科技特派员制度试点县之一。设在县科技局的科技特派员领导小组办公室围绕县域经济发展支柱产业,挑选了16名科技人员作为首批科技特派员下派到无公害蔬菜基地和奶牛基地开展科技创业行动。科技局加强与各有关部门的合作,按照合同目标和项目目标进行有效管理、监督,创出了科特派独资创业型、技术入股型和中介服务型等“独山模式”的管理经验,扎实推动了全县蔬菜和畜牧两大产业的形成与发展,上万农户因此受益。极为明显的工作显示度引起县委和政府的重视,县科技局的地位大幅提升,工作条件发生巨变。

  独山县科技特派员试点工作不仅使县科技局的面貌焕然一新,而且建立了县委、县政府科教兴县战略与基层实践的“对话”机制,科技局成了科技创业者的“精神家园”的同盟军。如今的科技局上了网,下了乡,走进了农民百姓家。

 

项目网站简介 本网招聘 本网概况 联系我们 会员服务 免责声明 网站地图 投稿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