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院士:中国应有重大国际科学计划
中新网1月10日电 中国科学院院士叶笃正、符淙斌在今天出版的《人民日报海外版》撰文称,当今,建立和实施交叉科学的重大国际计划已经成为推动科学技术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这些计划以其科学上的先进性和权威性吸引世界各国科学家的参与,并通过各种途径获取经费支持和开展合作研究,从而引起相应科学领域的飞跃发展。
文章说,由科学发展水平和国力所决定,这些重大科学计划往往由欧美等发达国家的科学家提出,通过设在这些国家的国际项目处组织实施,他们主宰着研究方向的确定和计划制定等重大问题。迄今为止,发展中国家参与这些重大计划的程度还相当低。不少情况下,由于观测场地设置和获取资料的需要,发展中国家的科学家也被邀请参与某些活动,但是多半没有实质性的发言权。
文章称,国际项目处是重大科学计划组织、实施的一个实权机构,因此发达国家十分重视争取在本国设立国际项目处。虽然所在国要为项目处提供运行经费和工作环境,但是由此得到的好处远远超过对项目处的有限投入。
文章分析称,设立国际项目处的好处主要有:一、发言权大,通过参与研究方向和实施方案的确定和管理,将本国科学家的思想同国际计划更紧密地结合起来,更好地发挥本国在计划中的主导作用;二、吸收各国和国际财团的经费支持研究计划的实施,在推动相关领域国际科学发展的同时,也利用国际财源促进项目处所在国在该领域的发展;三、在吸收大批国际优秀科学家为计划实施作出贡献的同时,也为项目处所在国提供了丰富的人才资源;四、可以最快的速度获取最新的信息和研究成果。
文章表示,应该承认,在总体上中国的科技水平与主要发达国家相比仍然有很大的差距。但是今天中国的经济已经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国力日益强盛,在某些科学领域有较坚实的工作基础,具备了领导高层次国际科学合作的能力。中国科学家有能力在某些优势领域中唱主角,即以我们自己的科学思想为主,吸收世界科学家的参与,提出和组织若干科学前沿的重大国际科学计划。
以我为主提出并主持几项重大国际科学计划,将大大提升中国在国际科学舞台上的地位,还将有可能扭转人才流动的流向,不仅可以吸引一批滞留在国外的中国学者为这些计划的实施作出贡献,还可以吸引一批优秀的外国科学家为此作出贡献,进一步巩固和发展中国在这些优势领域的地位。同时,这些重大科学计划的成果必然对中国社会和经济的发展提供科学技术的基础。
主持重大国际科学计划,除了通过一批项目来支持研究工作外,还需要建立计划的国际项目处。一个项目处每年约需30万美元的运行经费,由所在国的相关机构给予稳定支持,目前中国尚没有支持这类工作的合适经费渠道。
文章说,我们认为,应当充分认识重大国际科学计划在推动科学发展当中的作用,根据国家需求和已有的研究基础,有选择地在某些优势领域,以我为主提出和支持一批重大国际科学计划。为此,建议国家财政开辟专门的经费渠道,设专项支持这类国际计划的组织实施。计划可能不会太多,国家的投入也不会太大,但这类重大国际科学计划对推动相关领域的发展和推动中国的自主创新及提升中国在国际科学领域中的地位十分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