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三农科教网 中农兴业网团旗下网站

三农科教网

您的位置: 首页 > 科教信息

新机制破解老问题──农业科技入户跟踪报道后的思考

时间:2009-12-08 来源:  作者:
作者:师晓京

  记者去年在安徽、山东、湖北等实施科技入户县市进行跟踪采访,发现一些20多年都未得到推广的水稻旱育稀植、平衡施肥等技术一下推广开来,农民采用这些技术后,试点县小麦、水稻、玉米、大豆四大作物平均单产比去年增幅都在10%以上,亩节本增效达到23元以上,农民直接增加收入6亿元。说起原因,山东省东平县玉米示范户李惠香告诉记者:“科技入户了。”

  据了解,目前我国农业科技新成果的转化率仅为40%左右,而真正形成规模的不到30%。能够推广到农民手中的更是微乎其微。制约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根本原因是目前农技推广体系运转机制不活、工作方式落后、工作手段单一、经费投入不足,科技人员与农业生产者之间缺乏长期稳定的有机联系,科技与生产脱节,科技服务供给与农民需求不对称,科技入户就是针对这些农技推广中体制性、机制性老问题而进行的探索。

  焊接农技推广网底的断点

  记者在遭受13号“泰利”等两场台风袭击的安徽省全椒县襄河镇邱塘村采访,只见科技示范户田中笔直挺拔的粳稻与马路对面一片倒伏的籼稻形成鲜明对比。全椒县农委技术指导员李先发告诉记者,示范户种的粳稻品种已经推广了20多年,但农民说不会种。今年技术指导员把良种送到田,把种植的关键技术送到示范户手中,农民掌握了,尝到好处。

  东平县农业局的技术指导员尹承华对此身有体会,他说,过去推广农业技术靠讲大课,搞培训,开现场会,农民说你这技术挺好,就是不知咋用。就如同大锅饭好吃但不对口,入户像小炒,具体指导,手把手教的立马用的上。

  入户的形式,体现了个性化服务。农业部科技入户首席专家组组长程序教授介绍说,科技入户各地首先是从农民需求调查开始的,根据农业部推介的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因地制宜制定当地的方案,技术员指导的一般都是农民急需,制约他增产增收的问题。在技术指导员的遴选方面,科技入户建立的项目补贴、目标责任、考核淘汰激励机制,让想干事、能干事的人干成事。

  科技入户如同电焊般地焊接起农技推广网底的断点。一公里的跨越,使那些能够长期留在农村,能够依靠种田致富的示范户得到培养、扶持,科技支撑也就有了支点,农业的综合生产能力提高就落到了实处。

  建立多方参与的农技推广体系

  科技人员的服务到位了,农民使用上良种,掌握了先进技术,就能增产增收。科技入户的推广模式使专家、技术人员成为实际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人员,同农民结成稳定的相互依赖关系。项目资金的运作模式以及所建立的新机制,如同引擎,将一些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涉农企业也发动了起来,参与到农业科技推广中来,并且延伸到农业生产资料的供应,如种子企业购买科研专利“沈农265”水稻品种专利,直接向农户提供良种;金健米业以提高收购价格鼓励农民种植优质的主导品种,都直接加入到科技推广行列。

  在渔业科技入户试点县江苏省高淳县水产协,县级渔业专家、技术指导员中85%以上是协会会员,全县500户示范户中协会会员占到15%。科技入户和水产协会相结合,通过“专家进大户,大户带小户,农户帮农户”,积极发挥了其技术服务功能。一个多方参与的新型农技推广服务体系正在形成,而政府的投入起到了四两拨千斤的作用。

  弥合科技与生产脱节的关系

  分析当前科技转化率低的原因,其中之一是农业科技成果中能够通过市场进行转化的物化成果较少,科研、教育、推广各环节缺乏有机联系。

  参加水稻项目的省首席专家、沈阳农大教授陈温福说,按照以往的推广模式,“沈农265”大面积种植怎么也得用五六年,而科技入户把它列为主导品种,很快就大面积推广开来;农业部大豆首席专家韩天富认为,科技入户的推广模式要求专家把象牙塔中的科研成果用最通俗易懂的方式教给农民,让其深奥与复杂都化解在生产的每个环节,拉近了农民与专家的距离;玉米信息网的建立构筑了专家与农民交流的平台,玉米首席专家李少昆教授说,在直接指导示范户生产的同时,能及时发现问题,适时适地进行品种、技术的调整,并根据农业生产确立、调整自己的科研方向,改变了以往许多科技攻关点和农业科技制约点错位的问题。

  科技入户亟待建立长效机制

  科技入户采用项目带动,使权益与参与人的利益直接挂钩,形成竞争中求生存求发展的激励约束机制,探索解决推广体系中长期配置不合理的问题,使科研人员向生产示范区集中,基层推广人员向示范区靠拢,不仅降低科研成果向生产实践转化的成本,而且形成推广和培训互相衔接,农业行政、科研、推广单位与农户相互联动,中央和地方协调一致的工作网络与机制。

  科技入户的发展需要一个合理的制度结构和相应的激励机制。培育和建立这种制度和机制是政府不可推卸的责任,离开这一条,本来就已是步履蹒跚的农业科技推广将寸步难行。所以,一些地方干部提出建议:应进一步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加大对科技示范户的物化扶持力度,保障专家和技术指导员的工作经费;扩大科技入户工程实施规模,扩充科技入户工程内容,把科技入户工程作为支农政策的重要载体;深入探索不同行业、不同地区农业科技入户的有效模式,为转变农业增长方式、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提供坚实的科技支撑。

 

项目网站简介 本网招聘 本网概况 联系我们 会员服务 免责声明 网站地图 投稿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