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级稻找到超级“母亲”将于今年在我国推广
有稻种“贵族”之称的超级稻稻种因身价不菲,制约了超级稻推广速度。昨日,从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获悉:一项刚刚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的成果——“印水型水稻不育胞质的发掘及应用”——找到了超级稻育种的超级“母亲”,成功削低了超级稻制种的价格“门槛”。
这意味着,袁隆平院士主持的超级杂交稻将于今年在我国启动应用推广,其稻种价格障碍已被扫除。
杂交水稻的“双子星”
在中国杂交水稻研究史上,“野败”与“印水”堪称具里程碑意义的“双子星座”,前者打开了杂交水稻研究成功的突破口,后者在制种产量、米质、杂种产量等方面把我国杂交水稻的生产水平总体提高到一个新台阶,开创了杂交水稻高产制种新时代。
去年,我国主推的19个籼型超级杂交稻中,印水型杂交水稻占有9席,并连续创造出亩产1231.17公斤的世界水稻最高产量记录;制种方面,它创造并保持了亩产440公斤的我国及世界制种最高产量记录,与此同时,因“印水型水稻不育胞质的发掘及应用”项目技术的运用,其每公斤制种成本也仅为其他超级稻品种的一半。
“平民”超级稻身世之谜
“印水型水稻不育胞质的发掘及应用”项目主要完成人、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研究员邓应德说,所有印水型杂交水稻有一位共同“母亲”,就是来自印度尼西亚稻田里的栽培稻——印尼水田谷6号胞质,杂交水稻科研人员的主要工作是找到一位“母亲”(不育系)和“父亲”(恢复系)进行杂交,再从千千万万的杂种后代中选出优良品种,由此选育新的杂交稻。
杂交稻家族中,“母亲”很难找,既要开花习性好且开花相对集中,又要柱头外露率高, 柱头活力强,这样才有利于异交授粉。1970年,袁隆平等人在野生稻中找到不育胞质、并于1973年选育出野败型杂交水稻之后,育种人员大多是从野生稻中寻找这样一位“母亲”,而印水型杂交稻却是世界上首次成功地从现代栽培稻中寻找到了超级“母亲”。
据邓应德介绍,印水型杂交稻是以野败不育系作鉴别材料,在栽培稻中定向寻找新的不育胞质,通过杂交和基因重组,发掘出印水型不育胞质,此举为杂交水稻不育胞质“家族”喜添新成员。该研究由我国水稻育种专家张慧廉主持,中国水稻研究所、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等单位联合攻关完成。目前,我国已育出的印水型杂交稻新组合多达146个,在世界杂交水稻家族中属人丁最旺的家族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