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水型不育系开创杂交水稻超高产制种新时代
印水型杂交水稻的育成和推广,从制种产量、杂种产量和米质等方面把我国杂交水稻的生产水平总体提高到一个新台阶,开创了杂交水稻超高产制种新时代。该研究荣获2005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和浙江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据我国杂交水稻育种专家、中国水稻研究所张慧廉研究员介绍,由中国水稻研究所主持完成的“印水型水稻不育胞质的发掘及应用”,以野败不育系作鉴别材料,在栽培稻(恢复系)中定向寻找新的不育胞质,通过恢复系与保持系杂交和基因重组,首次发掘出印尼水田谷6号等10个新不育胞质,并利用印尼水田谷6号培育出了II-32A、优1A和中9A三个杂种产量高、米质评分高、制繁种产量高、种子生产成本低的新质源印水型系列不育系,其中,中9A于2000年获得我国首批植物新品种权。
据了解,在2005年国家主推的19个籼型超级杂交稻中有9个印水型杂交水稻,并连续创造了世界水稻最高产量记录,亩产达到了1231.17公斤;米质主要指标达到国标3—2级;制种产量创造并保持了我国和世界制种最高产量记录,达到每亩440公斤;制种成本降低50%以上。截止2004年,全国已审定印水型杂交水稻组合146个(206次),从1998年至2004年,全国累计推广3.65亿亩以上,增产稻谷64亿公斤,创造经济效益95亿元。
在日前中国水稻研究所举办的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庆功会上,浙江省副省长茅临生说,近年来,中国水稻研究所坚持“立足浙江、面向全国、放眼世界”的办所方针,以深化内部机制改革为动力,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为核心,以提升研究所的整体实力为目标,通过大力实施“科技兴所、人才强所、开放活所”三大战略,科技创新能力显著增强,原创性成果不断涌现,连续获得国家大奖、在国际顶尖刊物上连续发表论文,这表明水稻所不但在基础理论研究上有所作为,而且在成果的应用方面也走在前列,一个充满生机和活力的水稻创新基地正在形成。
茅临生还对中国水稻研究所在“十一五”期间在建设创新平台、参与重大科技专项和大力推广科技成果等方面提出了殷切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