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农业科技入户示范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2005年,河南省有5个县(市)为全国农业科技入户示范工程试点县。项目实施以来,在农业部的大力支持下,在省委、省政府及厅党组的高度重视下,在有关部门的积极配合下,各试点县以加强示范户能力建设为核心,以推广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加强主体培训为内容,以促进粮食稳定增产、农民持续增收为目标,开展了一系列行之有效和扎实的工作,实现了技术人员直接到户、良种良法直接到田、技术要领直接到人的目标,圆满完成了各项任务,取得了明显成效。
1、增产效果。2005年5个试点县共涉及50个乡(镇)、500个村、5001个科技示范户、10020个辐射带动户,示范户种植面积4.18万亩,辐射带动户种植面积58.77万亩。经测产统计,3个小麦试点县3001个科技示范户,小麦种植面积3.01万亩,平均亩产453.03公斤,较三县前三年平均亩产增加48.43公斤,增长11.97%;60020个辐射带动户小麦种植面积42.75万亩,平均亩产426.3公斤,较三县前三年平均亩产增加21.7公斤,增长5.36%。2个玉米试点县2000个科技示范户,玉米种植面积1.17万亩,平均亩产575.4公斤,较两县前三年平均亩产增加144.2公斤,增长33.4%;40000个辐射带动户玉米种植面积16.02万亩,平均亩产529.2公斤,较两县前三年平均亩产增加98公斤,增长22.7%。五县合计,共计增产粮食2812.2万公斤,其中增产小麦1073.5万公斤,增产玉米1738.7万公斤。
2、增收情况。据对五县50户的抽样调查,2004年30个小麦科技示范户种植小麦240.9亩,平均亩产422.3公斤,每公斤小麦按1.40元计算,亩产值591.2元,扣除亩生产成本302.4元,亩纯收入288.8元;2005年30个科技示范户种植小麦240.9亩,平均亩产460.6公斤,亩产值644.8元,扣除亩生产成本265.7元(含节本),亩纯收入379.1元,每亩纯收入比上年增加90.3元,增长31.3%。2004年20个玉米科技示范户种植玉米72.8亩,平均亩产475.4公斤,每公斤玉米按1.20元计算,亩产值570.5元,扣除亩生产成本340.9元,亩纯收入229.6元;2005年20个玉米科技示范户种植玉米75.6亩,平均单产608.9公斤,亩产值730.7元,扣除生产成本318.4元,亩纯收入412.3元,每亩纯收入比上年增加182.7元,增长79.6%。
据此推算,2005年5个试点县5001个科技示范户、60020个辐射带动户总增产粮食2812.2万公斤,扣除生产成本(每公斤小麦0.516元,每公斤玉米0.426元),总增纯收益2294.8万元。
3、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推广情况。据统计,5个试点县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的入户率分别为98.8%和98.2%。小麦主导品种郑麦9023推广面积15784.6亩,占52.4%,豫麦34推广面积4601.7亩,占15.3%,豫麦18推广面积4142.2亩,占13.8%,周麦16推广面积5138.4亩,占17.1%,4个主导品种合计推广面积29666.9亩,推广到位率达98.6%;玉米主导品种郑单958推广面积2122亩,占21.0%,浚单20推广面积2360.4亩,占23.4%,新单23推广面积5603.2亩,占55.6%,3个主导品种推广面积10085.6亩,推广到位率100%。
小麦主推技术冬小麦氮肥后移、节水高产、精量播种推广面积分别为28857.1亩、18941.6亩和27071.7亩,推广到位率分别为95.8%、100%和90%;玉米主推技术夏玉米免耕覆盖、测土配方施肥、适时收获推广面积分别为9965.4亩、8144.6亩和9718亩,推广到位率分别为98.8%、80.8%和96.4%。
4、社会效果。农业科技入户工作的开展,提高了示范户对新技术的接受能力和种田水平,促进了农业增产、农民增收,不仅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也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一是提高了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激发了农民科学种田的积极性。农业科技入户工作开展以来,全国的首席专家、省里的专家和试点县的技术指导员,按照科技入户实施方案的要求,根据不同的农时季节,深入基层、深入农村,走家串户,面对面、手把手地指导群众科学种田,宣传党的方针政策、传授致富信息,不仅使科技示范户掌握了一门实用技术,还不断地把农民群众在生产中遇到的技术问题,给予了现场答复和解决。同时,给农民发放良种、化肥、农药、技术等物化补贴,大大激发了农民学科学、用科学、科学种田的积极性。
二是增强了科技人员的责任意识,提高了科技服务能力和水平。农业科技入户,实行技术指导员包户责任制,一方面技术指导员与科技示范户通过合同形式确定责任关系,要求技术指导员及时进行入户指导、集中培训和电话咨询,为科技示范户提供技术服务,解决科技示范户生产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另一方面,技术指导员同技术指导单位签订合同,明确双方责权利。双方合同的签订,增强了科技人员的责任意识,调动了科技人员自觉学习新技术、接受新知识的积极性。农业科技入户工作开展以来,我省5个试点县(市)多次聘请专家,对技术指导员进行了全面培训。通过培训学习,不仅使广大技术人员掌握先进的农业科技知识,也提高了他们的科技服务能力和水平。
三是创新了农技推广机制,解决了技术棚架问题。当前,由于农业技术推广体系不健全、不完善,科技与生产脱节,科技服务不能完全适应千家万户分散经营的方式还比较突出。这些问题造成科技棚架严重,制约了农业成果转化率和科技对农业的贡献率的进一步提高。农业科技入户,使科研和教育部门的专家参与到推广环节,并且和基层科技人员直接进村入户,开展技术指导和技术服务,实现了科技与农民的零距离接触。这种组织形式,创新了农业科技推广机制和农业科技推广方式,有效地解决了农业科技推广“最后一公里”和农业科技进村入户“最后一道坎”的问题,加速了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步伐。
2006年河南共有11个县被农业部定为全国农业科技入户示范县(市),其中6个小麦示范县(市)、4个县(市)为玉米示范县(市),1个大豆示范县。2006年继续以科技示范户能力建设为核心,以推广主导品种、主推技术和实施主体培训为关键措施,以创新机制与优化配置资源为突破口,建立科技人员直接到户、良种良法直接到田、技术要领直接到人的长效机制,有效解决农技推广“最后一公里”、技术转化“最后一道坎”的问题,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实现农产品稳定增产,市场竞争力不断增强,农民持续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