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三农科教网 中农兴业网团旗下网站

三农科教网

您的位置: 首页 > 科教信息

新农村建设正破题(聚焦国是)

时间:2009-12-08 来源:  作者:

生产发展

  生活宽裕

  乡风文明

  村容整洁

  管理民主

  

  本报记者 朱隽 赵永平 李红梅 欧阳洁

  新起点 新要求

  工业、农业一条腿长,一条腿短,肯定跑不快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重大历史任务,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现代化建设全局。

  ———摘自政府工作报告

  春风渐暖,新蕾吐蕊,处处生机勃勃,又迎来一个“三农”的春天。在会场、在驻地,“建设新农村”成为代表委员们言谈中最热门的词汇。

  “工业、农业好比一个人的两条腿,一条腿长,一条腿短,肯定跑不快。”河南濮阳县庆祖镇西辛庄村党支部书记李连成代表说:“在河南农村,还有不少农民看不起病,孩子上不起学。总理的报告提出又免税、又直补,这些好政策就是要补咱农村这条短腿。”

  “的确,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加快推进现代化,必须妥善处理工农城乡关系。”中共吉林省委常委、长春市委书记王儒林代表说,从总体上判断,我国农业和农村发展仍然处在艰难的爬坡阶段,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滞后的局面还没有根本改变,这些因素凸显出建设新农村的紧迫性。

  “当前综合国力已经初步具备了‘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条件,这个时候推进新农村建设,可谓正当其时。”全国政协委员、广西政协副主席梁裕宁说,建设新农村离不开投入,近几年国家财政收入增长很快,五年翻了一番多,两年增收接近1万亿元,尽管现在需要花钱的地方很多,但盘子大了,回旋余地也比以前大了。在这个背景下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任务,不仅是十分必要的,而且是切实可行的。

  对于建设新农村,云南省财政厅厅长曹建方代表认为这是扩大内需的必然要求。农村人口占大多数,是我国数量最多、潜力最大的消费群体。如果农民的收入没有较快提高,扩大国内需求就缺乏长期可靠的市场支撑,经济发展就缺乏持久的动力。

  肩负发展农业、繁荣农村、富裕农民的使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已经启程。

  新目标 新举措

  ●要贯彻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加大对“三农”的支持力度,推进农村体制改革和制度创新,尽快使广大农村面貌有比较明显的变化。

  ———摘自政府工作报告

  建设新农村,工业要反哺,城市要支持,企业要带动,社会要帮扶。不能只是给两个小钱,让农村自己去想办法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加大国家投入。城乡差距如何缩小,城乡二元结构矛盾如何破解,代表委员们见仁见智。

  “新农村建设不光是农村的事。”全国人大代表、云南丽江市委书记和自兴说,建设新农村,工业要反哺,城市要支持,企业要带动,社会要帮扶,关键要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不能只是给两个小钱,让农村自己去想办法,而是要把农村纳入城乡一体的发展规划。

  “我理解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20字要求,经济是基础,必须始终把生产发展放在第一位,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市长陈向群代表说,要挖掘农业内部潜力,推进现代农业建设,要着力推进农业增长方式转变,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用现代经营形式发展农业。

  “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下决心把国家对基础设施投入的重点转向农村,这是一个重大转变。”广东韶关市市长徐建华代表说,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是农村发展亟待加强的一个薄弱环节,重点是办好“水、路、电、气”四件大事。“十一五”规划纲要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出了详细安排,这些想法都将化为农民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

  “让大多数人得到实惠的政策,就是好政策。拿新型合作医疗这一条来说,我特别赞成。”山西中阳县钢厂厂长袁玉珠代表说,要借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东风,大力发展农村教育、科技、卫生、文化等社会事业。

  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农村劳动力素质是新农村建设必须突破的一个难题,良好的教育才是农村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海南省省长卫留成代表说,海南已将教育列为海南未来发展的一项重要战略,加大农村义务教育投入。2005年开始连续三年每年增加1亿元教育经费。每年对80万—100万名农民进行职业技术培训。

  新目标、新任务,新思路、新举措,各地正全力打造各具特色的新农村。

  鼓实劲 求实效

  绝不能大拆大建,绝不能加重农民负担

  ●要坚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搞好规划;要尊重农民意愿,不能搞形式主义和强迫命令,防止一哄而起;要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精神,求真务实,真抓实干。

  ———摘自政府工作报告

  从农民最关心的问题入手,注重解决农民最关心、最迫切的问题,代表、委员一致赞成;“绝不能一刀切”、“绝不能大拆大建”、“绝不能盲目攀比”、“绝不能加重农民负担”,代表、委员取得共识。

  “不少地方说‘小康不小康,关键看住房’,认为‘门面阔了’就是小康。这种不切实际的做法误导着一些地方搞新农村建设的思路。新农村建设绝不是拆几栋旧屋、盖几栋新楼的概念。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重在务实,必须因地制宜,让人民群众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云南鹤庆县委书记李红卫代表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武汉大学教授彭富春代表表示,新农村建设不能齐步走,经济基础好、实力强的地区能快则快,基础较差、实力较弱的地区当慢则慢,发展不能总盯着别人,要发挥自己的优势,掌握好节奏。

  和自兴代表说,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不是一朝一夕、一挥而就的事,它是一个浩繁的社会系统工程,要靠广大农村干部群众长期的艰苦奋斗。在新农村建设中提出“限时工程”、“指标工程”,只会拔苗助长,事与愿违。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最后落脚点要放在求实效上,要以广大人民群众高兴不高兴、满意不满意为标准来检验工作。在实字上深下功夫,力求做出让广大人民群众满意的文章。

  “十一五”时期是我国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我国农业和农村发展的重要机遇期。眼下,新农村建设已经全面破题,虽然将蓝图变为现实依然任重道远,但是乡间田野春意正浓,美好前景值得期待。

  《人民日报》 (2006年03月08日 第五版)

  

春回大地

  刘念海摄

 

项目网站简介 本网招聘 本网概况 联系我们 会员服务 免责声明 网站地图 投稿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