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三农科教网 中农兴业网团旗下网站

三农科教网

您的位置: 首页 > 科教信息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 推动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

时间:2009-12-08 来源:  作者:

 张高丽

  科学发展观是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从新世纪新阶段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是与时俱进的重大理论创新,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指针。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推动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必须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切实做到用科学发展观统一思想,用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用科学发展观检验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效。

  一、深刻认识和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实质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首要的在于教育引导广大干部群众不断深化对科学发展观的认识,把思想高度统一到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上来,统一到中央的重大决策部署上来。要充分认识科学发展观的重大理论和实践意义,充分认识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重大理论创新成果,充分认识科学发展观是指导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从而对发展的意义、发展的目的、发展的内涵、发展的规律和发展的方式有更深刻的理解和把握,不断增强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的自觉性和坚定性。用科学发展观指导经济社会发展,必须坚持把发展作为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牢牢抓住重要战略机遇期,不断增强危机意识、机遇意识、创新意识,增强加快发展的紧迫感和责任感,努力促进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必须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调整优化经济结构,在发展得更好上下功夫、抓落实、见成效、上水平,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发展路子。必须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大力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依靠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提高市场竞争力,努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必须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必须不失时机地推进改革,切实加大改革力度,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努力在一些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实现改革的新突破,并注意提高改革决策的科学性,增强改革政策的协调性。必须以人为本,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把为人民群众谋利益作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解决好群众关心、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了“十一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奋斗目标和主要任务,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正在审查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作了全面具体部署。这些目标任务充分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反映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愿望。要全面理解,深刻把握,更加自觉地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努力实现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正确领导下,山东省各级党委、政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团结带领广大人民群众,解放思想,干事创业,经济社会发展保持了良好的势头。2005年全省生产总值增长15.2%。在经济社会较快较好发展的同时,山东经济社会发展中也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经济的结构性矛盾比较突出,产业层次和素质偏低,自主创新能力不强;体制性障碍依然存在,市场化程度不够高;城乡和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生态环境比较脆弱;社会建设和管理滞后,存在一些不稳定因素;城乡部分群众生产生活还比较困难,就业再就业压力较大。我们要居安思危,始终保持清醒头脑,既看到成绩、更看到差距和不足,既看到有利条件、又看到不利因素,以更加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更加扎实的工作作风,把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落到实处。

  二、自觉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指导实践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要结合本地实际,理清发展思路,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增强发展后劲,切实把经济社会发展转到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轨道上来。

  着眼科学发展,创新发展思路。科学制定奋斗目标和工作思路,是推进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的重要前提。根据中央要求和省八次党代会精神,在充分调研论证的基础上,山东省委于2003年6月召开工作会议,明确提出了“一二三四五六”的发展目标和工作思路。“一个总目标”,就是建设“大而强、富而美”的社会主义新山东。“两个提前”,就是力争提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前基本实现现代化。“三个阶段任务”,就是分三步实现发展目标。“四大战略”,就是大力实施科教兴鲁、经济国际化、城市化和可持续发展战略。“五项工作方针”,就是坚持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坚持用市场经济的手段抓经济工作,坚持用创新的精神培植发展新优势;抓住观念更新、机制转换、结构调整等关键环节;突出发展外经外贸、高新技术、民营经济;努力促进农民增收、就业增加、财政增长;加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谐社会建设。“六个方面变化”,就是实现经济运行质量有新的提高,发展后劲有新的增强,城乡建设有新的进展,投资环境有新的改善,群众收入有新的增长,机关作风有新的改进。根据新起点、新阶段提出的新要求,去年召开的山东省八届十一次全委会议和全省经济工作会议进一步提出,更加注重速度和结构、质量、效益、后劲相统一,更加注重节能降耗和减少污染,更加注重依靠科技进步和体制创新,努力推动由经济大省向经济强省转变,由经济增长方式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由抓好经济发展向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转变。

  加强“三农”工作,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重大历史任务。山东作为农业大省,有基础、有条件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方面步子更大一些,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发生根本性变化。我们按照胡锦涛总书记“两个趋向”的重要论断,坚持统筹城乡发展,认真贯彻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坚定不移地落实中央一系列支农惠农政策,坚定不移地稳定粮食生产,坚定不移地调整农业结构,坚定不移地统筹城乡就业,坚定不移地加大对农业和农村的投入,分类指导,因地制宜,积极稳妥,推动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由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由抓好农村经济向城乡统筹、工农联动、城乡联动转变。

  优化经济结构,培植“三个亮点”。经济结构的调整和优化,要把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作为根本措施。从山东实际出发,主要是抓好外经外贸、高新技术和民营经济“三个亮点”。大力实施经济国际化战略和“走出去”战略,努力提高利用外资的水平和质量,加快外贸增长方式转变,全方位高水平扩大对外开放。突出抓好传统产业改造、高新技术企业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建设,提高高新技术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大力发展民营经济,放开进入领域,加大扶持力度,鼓励做大做强做好。

  统筹区域发展,实施“三个突破”。统筹区域协调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发挥区域优势、增强整体合力的现实需要。从山东东中西发展不平衡考虑,实施了“突出发挥青岛龙头带动作用,东部突破烟台,中部突破济南,西部突破菏泽”的区域发展战略,带动全省联动协作、整体推进、竞相发展。鼓励青岛站在新起点、瞄准大目标、实现新发展。支持烟台加快改革开放步伐,进一步发挥优势,形成新的强有力的增长点。充分发挥济南作为省会中心城市的优势,加快城市规划建设,大力发展省会经济和总部经济,全面提升省会形象,省城面貌发生重大变化,济南城市圈正逐步形成。把加快菏泽发展放在更加突出位置,加大对口帮扶力度,实施“百个项目进菏泽”、“农村劳动力西输东接”,增强其经济社会发展活力。坚持促强扶弱带中间,加快全省县域经济发展。

  强化自主创新,建设创新型省份。自主创新能力是推进产业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在指导经济发展中,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科学技术发展的战略基点,实施高新技术带动、大企业名牌带动、自主知识产权带动战略,着力提高原始创新能力、集成创新能力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创造社会舆论环境、体制机制环境、政策人才环境,努力建设创新型省份。着力培植一批支柱产业、一批大型企业集团、一批知名品牌,积极推进胶东半岛制造业基地建设,做大做强汽车、船舶、食品、纺织服装、石油化工、家电、电子信息七大产业链,建设制造业强省。

  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节约型社会。节能降耗、节约资源既是缓解资源供求矛盾的重大举措,也是从源头上减少污染、改善生态环境的重要途径。强化环境保护意识,坚持把资源利用、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情况作为考核分析经济发展的重要指标,做到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可持续发展。积极开展循环经济试点,鼓励企业循环式生产,推动产业循环式组合,建立企业、行业、社会“点、线、面”相结合的循环经济体系,逐步形成节约型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

  注重发展实效,促进“三个增加”。推动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把增加财政收入、增加就业岗位、增加农民收入,作为维护和发展群众利益、使人民群众共享发展成果的重要举措。强调善于理财、聚财、用财,大力培植财源,实现财政收入的快速增长。

  加快推进改革,完善体制保障。深化改革是实现科学发展的必然要求,是消除体制机制性障碍的必由之路。山东省遵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积极推进关键环节和重要领域的改革,为经济社会发展增添新的活力。按照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要求,大力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加快省属企业股份制改造,建立和完善国有资本有进有退、合理流动的机制,国企改制面达89.6%以上,国有中小企业改制基本完成,国有大企业投资主体多元化步伐加快,国有经济控制力进一步增强。把发展服务业作为推动改革发展的重要环节来抓,进一步完善体制机制,努力在发展金融保险证券业、现代物流业、科技教育卫生事业、餐饮服务旅游业、文化产业、信息和社会中介服务业上实现新突破。加快政府管理体制改革,减少和规范行政审批,切实转变政府职能,提高行政效率,建设法治政府和服务型政府。同时,在推进城市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领域市场化改革、财税体制改革、价格体制改革、农村配套改革等方面取得了新的进展。

  建设平安山东,构建和谐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既是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保障。按照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要求,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积极推进物质基础、平安山东、民主法制、社会事业、民心工程、文明山东、生态环境、党的先进性“八大建设”,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坚持从群众最关心、最现实、最直接的问题入手,努力为群众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重点帮助群众解决生活、就医、住房、子女上学等方面的实际问题,着力解决土地征用、城镇房屋拆迁、企业重组改制和破产中损害群众利益及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抓好“三条保障线”的衔接,加强社会保险和社会救助工作,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认真做好群众信访工作,建立健全群体性、突发性事件的应急处置机制,切实抓好安全生产,维护社会稳定。

  三、切实提高贯彻科学发展观的能力和水平

  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必须始终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加强和改进对经济社会发展工作的领导,提高贯彻科学发展观的能力、驾驭全局的能力、处理利益关系的能力和务实创新的能力。

  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提供坚强保证。扎实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坚持突出学习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这个主题,突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这个要求,突出取得实效这个关键,努力实现党员精神面貌有新变化、党组织状况有新变化、各项工作有新变化,建立健全长效机制,真正成为群众满意工程。抓好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选好配强各级领导班子,推进干部交流和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形成正确的用人导向,激励各级干部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弘扬求真务实精神,大兴求真务实之风,深入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努力从源头上遏制腐败行为的发生。

  营造良好发展环境,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提供重要条件。牢牢把握正确舆论导向,大力宣传科学发展观,总结推广先进经验和典型,营造健康向上的舆论环境,进一步形成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的浓厚氛围。倍加顾全大局,倍加珍视团结,倍加维护稳定,加强领导班子内部、几套班子之间、新老干部之间、上下级之间的团结协调,营造团结奋进的工作环境,形成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强大合力。加快推进各项改革,营造高效协调的体制环境,激发发展活力,提高工作效率。完善市场监管体系和社会信用体系,营造诚信法治的市场环境。建立健全新形势下人民内部矛盾处理机制、社会治安防控机制、安全生产保障机制、维护社会稳定责任机制,营造稳定和谐的社会环境,确保社会稳定。

  建立完善“三个体系”,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提供制度保障。从2003年开始,山东省委致力于建立决策目标、执行责任、考核监督“三个体系”,把目标绩效管理引入经济社会发展,用制度机制激发各级干部的积极性,确保各项工作的推进和落实。一是建立决策目标体系。决策目标充分体现以人为本,注重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健全领导、专家和群众相结合的重大问题决策机制,保证各项决策和工作部署更好地体现群众意志。二是建立执行责任体系。注重统筹兼顾、配套联动,层层分解科学发展的目标任务,形成主体清晰、责任明确的执行体系。三是建立考核监督体系。加强对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经常性考察,注重考核的制度化、规范化。在考核工作中,不仅看规模数量,更看质量效益;不仅看产出增加,更看消耗降低;不仅看当前发展,更看长远后劲;不仅看城乡变化,也看生态环境改善;不仅看经济社会发展指标,还看社会稳定状况;不仅看物质文明建设,还看精神文明建设;不仅看改革发展稳定,还看党的建设和领导班子建设。

  “十一五”时期是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关键时期。实现“十一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目标,最根本的是要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深入贯彻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胡锦涛总书记视察山东时的重要讲话精神,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着力在促进又快又好发展上下功夫,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实现新发展,努力建设“大而强、富而美”的社会主义新山东。

  《人民日报》 (2006年03月09日 第十二版)

 

项目网站简介 本网招聘 本网概况 联系我们 会员服务 免责声明 网站地图 投稿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