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三农科教网 中农兴业网团旗下网站

三农科教网

您的位置: 首页 > 科教信息

更真 更实 更开放(时空连线)

时间:2009-12-08 来源:  作者:

图为3月13日,采访两会的新闻记者在会场外工作。

  钟新摄

  

  ●热点集中

  崔士鑫(本报记者):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把国家对基础设施建设投入的重点向农村“倾斜”。在这次两会上,许多代表团把重点发言的机会,也向农村代表“倾斜”。今年的两会,注定要以“建设新农村”这个鲜明的标记而载入史册,新农村建设也将由此迈出坚实的一步。

  申玉彪(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记者):两会的新气象、新特色在两会的关键词中就可以看出来。今年的两会,“十一五”规划、新农村建设等成为出现频率最高的“关键词”。几天下来,听得多了,觉得自己都快成为这些关键词的“小专家”了。

  冯蕾(光明日报记者):今年两会的议题更关注深层次的矛盾和基础性的问题。比如,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谈到了农村教育问题和农村民主管理;在“十一五”规划中,谈到了如何解决社会公平的问题。

  叶晓楠(本报记者):我所认识的香港文汇报记者彭凯雷已是第九次参加两会报道了。他告诉我,今年两会,他最关注的是“十一五”规划,尤其是香港在“十一五”规划中应当发挥什么样的作用,如何共享商机。

  刘超(本报记者):外国媒体在本次两会期间大多关注“十一五”规划、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等问题。比如,德国世界报3月12日以《中国新的五年计划将防止资源浪费、提高经济效率、反对不惜代价换取经济增长》为题报道了“十一五”规划纲要的主要内容。英国金融时报驻京记者马利德发表了题为《中国承诺提高农民收入》的文章。文章说,中国总理温家宝昨日表示,中国将动用其迅速增长的税收收入,来克服富裕城市和农村地区之间的贫富差距。

  ●开放开明

  欧阳洁(本报记者):我今年第一次跑两会报道。我觉得开放是本次两会会风中的亮点。我所负责报道的海南代表团在本次会议期间增加了一天开放日。因为海南与香港经济合作关系较多,因此,每到开放日就会有许多香港和境外记者蜂拥而至。

  刘超:巴基斯坦联合通讯社记者贾伟德·阿克塔告诉我,中国全国人大和全国政协出现了很多新的变化。更多的外国媒体获准参加大会的公开讨论,获准参加多场记者招待会,就重要的议题向发言人和代表们提出他们感兴趣的问题。贾伟德·阿克塔说,他觉得全国人大是全中国人民真正的代表机构。代表们公开发表他们的建议,甚至也可以反对某些他们认为不妥的政策。更重要的是,他们反对某些政策的原因是为了完善具体的政策并带来更加正面和建设性的结果,而不是为了反对而反对。

  韩国韩民族日报中国总局局长李相洙也对我说,他的感觉是今年两会更加公开了。他不仅参加了开幕会,还采访到了江苏省的新闻负责人。

  ●务实节约

  沈向兴(云南日报记者):连续三年随团报道两会,今年上会,我的感受是“三多三少”:

  ———代表、委员走出职业角色局限的多了,干哪行吆喝哪行的少了。当医生的代表说起了保护生态,妇联界的委员关心起了农产品质量安全,代表、委员通过深入调研,建言献策、参政议政的意识和能力明显增强。

  ———说真话的多了、说套话空话的少了。代表委员们在发言讨论时都更加务实,溢美之辞少了,“恕我直言”的多了。

  ———建言献策的多了、要钱要物的少了。今年几乎听不到要资金、要项目的情况。

  申玉彪:有一些细节我至今仍然无法忘怀:无党派界别的一位委员每次离开会场,都要把灯关了;大会堂里,人来灯亮,人走灯暗……

  沈向兴:是啊。驻地用的是节能灯,饭票改成了饭卡,到大会堂里看到的是纸质铅笔,节约精神在细节处体现得淋漓尽致。

  ●以人为本

  崔士鑫:我参加两会报道已将近10次。作为一名“老两会”,会前总要应新同志的请求,“传经送宝”。其中一个重要的“临战经验”,就是人代会开幕当天,怎样在大会现场快速地取得一份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因为以往这份报告在会议现场只发给境外记者,国内记者据说要由各新闻单位到大会新闻中心领取。所以围绕如何能取得这份报告,以前国内记者只能“斗智斗勇”,情势最紧张时,竟出现过一些国内记者与境外记者“哄抢”报告的场面。

  不过,今年参加人代会开幕式,却发现准备好的招数没了用武之地。会议刚刚开始,工作人员就已在人大新闻发布厅向境内记者发放政府工作报告,人手一份,秩序井然。这是人大会议新闻中心推出的新举措之一,即把原来放在会场外新闻中心的政府工作报告,拿到会议现场分发,以最大限度地方便记者,这个细节体现了人大会议组织工作的以人为本。

  《人民日报》 (2006年03月14日 第五版)

 

项目网站简介 本网招聘 本网概况 联系我们 会员服务 免责声明 网站地图 投稿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