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科技入户示范工程种植业技术工作会议典型发言材料
农业科技入户示范工程种植业技术工作会议典型发言材料之一
在农业科技入户示范工程种植业
技术工作会议上的发言(摘要)
江苏省农林厅科教处
农业科技入户是实施科教兴农战略的具体实践,是贯彻落实中央1号文件的生动体现,是适应我国农村和农业发展新形势的农技推广工作方式创新,是把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转移到切实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轨道上来的必然选择。
2005年,江苏认真贯彻农业部关于全国农业科技入户示范工程试点工作的有关要求,结合江苏农业发展实际,在4个部级试点县的基础上,确定了12个省级试点县,其中水稻6个、小麦2个、园艺4个、生猪4个,全省每个省辖市均参与这项工作。全省16个试点县共涉及试点乡镇183个,试点行政村1543个,技术指导员886人,科技示范户1.6万户,辐射农户35万户。一年来,试点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是农业科技入户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围绕培育优势农产品产业,去年年初我厅编发了全省50个农业主导品种和30项新技术,各试点县据此确定了适合当地的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一批优质高产新品种和高效生产技术得到快速应用,示范户、辐射户的主导品种与主推技术的应用率均达到了90%以上。科技示范户掌握并运用优良品种和高效生产技术,提高了单位面积产量,降低了病虫的发生与危害,减少了化肥、农药的使用量,实现了节本增产增收。全省水稻试点县示范户平均亩增产5.8%,增效20.4%;小麦亩增产12.9%,增效10.1%;生猪平均增效15%;园艺平均增产6.6%,增效15.9%。
二是农业科技入户开拓了一条高效快捷的技术推广新路。农业科技入户有效地扭转了过去农技人员“进村少、入户少和到田指导少”的“三少”现状,农技人员从事技术服务有了依托,借助这个平台,农技推广服务职能得到充分履行。同时,科技入户工程整合和利用了各种技术服务资源,构建了新型农技推广服务机制,较好地克服了县级农业主管部门因管理权限下放、县与镇级农技推广工作运转不灵带来的弊端。通过科技入户这个纽带,在技术推广体系建设上达到了三个目的:一是强化了基层农技推广职能。农业科技入户示范工程把县、乡农技推广与各类涉农部门紧密联系在一起,完善了镇级农技推广职能。二是健全了村级农技推广网络。通过实施农业科技入户示范工程,培植了农业科技示范户,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由于缺乏村级农技人员带来的技术推广不到底、不到位的问题。三是促进了农技推广社会化服务的发展。洪泽县、如东县纷纷建成了机插秧服务队,为农户提供供种、育秧、机插等系列服务。
三是农业科技入户使农技推广人员价值得到体现。各试点县普遍建立技术指导员与农业科技示范户的挂钩入户结对机制。技术指导员带着农业新技术、新品种深入到科技示范户家中,与示范户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和指导,解决农户在生产过程中的种种难题,让科技示范户切实尝到农业科技带给他们的实惠,并通过科技示范户的现身说法,扩大影响,提高他们学科技、用科技积极性。据统计,全省16个试点县886名技术指导员累计入户指导21.8万次,平均每个科技示范户得到技术指导10次以上。通过电话调查,科技示范户对技术指导员的工作绝大多数表示满意,科技人员在入户指导时也更加感受到农民对科技的迫切需求和自身的责任与使命。
我省高度重视农业科技入户工作。在工程建设过程中,我们进行了广泛宣传和发动,政府积极引导,社会广泛参与,全省农业科技入户上下联动,社会反响热烈。去年春天,我厅在仪征市召开了全省农业科技入户春季行动动员会议,省委张连珍副书记出席会议并作了重要讲话。黄莉新副省长对我厅开展的科技入户工作极为重视,多次亲临试点县考察指导。我厅切实把农业科技入户工作放在突出位置,年初将农业科技入户工作确定为我厅在全省倡导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三走进、三服务”的主题内容,在科技入户春季行动会议上进行了具体部署。7月份,在洪泽县举行了全省“送农业科技下乡促农民增收”活动启动仪式,进一步扩大科技入户的社会影响。厅党组对科技入户认识统一,支持力度大。刘立仁厅长每次重大活动都亲自参加。王春喜副厅长多方协调,调集财力支持工程实施。张耀钢副厅长将科技入户工程作为他分管工作的重要内容抓落实抓推进。
我厅农业科技入户工作也得到了农业部的极大支持与肯定。去年11月,范小建副部长到我省海安县调研科技入户工作,种植业司陈萌山司长、科教司陈凤秀司长也分别到我省进行考察指导,部科技入户工程专家组组长程序教授、水稻首席专家廖西元研究员也对我省给予肯定并提出了很好的意见和建议。在科技入户工程的投入上,去年我省省级安排专项经费500万元。在具体实施中,我们着重抓了制度建设,对项目实行规范管理;加强督促检查与考核,成立督查组并对科技示范户进行电话抽查,确保工作的质量;搭建开放式平台,吸引教学、科研单位、各类经营性技术服务、农业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等各界社会各方力量参与科技入户工作。
今年,我厅继续把农业科技入户工作列为全厅为农民办的十件实事之一,省里已安排10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科技入户工作在全省全面推开。示范县从去年16个扩大到30个以上,主要任务是紧紧围绕粮食安全和农民增收,大力推进高效农业规模化,按照“专家进大户,大户带小户,农户帮农户”的技术推广思路,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这一主线,加快推广30个主导品种和20项重大实用技术,广泛动员社会各界积极参与科技入户工作,形成科技入户工作的良好氛围和
齐抓共管合力。我厅将吸收兄弟省份好的经验和做法,加强对工程的组织管理和工作协同,力争把科技入户工程办成实事工程、民心工程、样板工程。
农业科技入户在全国从示范走向深入展开,在江苏从试点走向全面推进,充分体现了农业科技入户工作的生命力,生动体现了科技在农业发展中的巨大作用。只要我们始终坚持科学的发展观,尊重知识,尊重实践,尊重创新,勇于探索,在农业部的正确指导下,农业科技入户工作一定会迎来更加美好的明天,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更加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农业科技入户示范工程种植业技术工作会议典型发言材料之二
求实创新鼓干劲明确任务抓落实
扎实认真地做好农业科技入户工作
陕西省农业厅科教处
2005年,根据农业部的安排和省政府的要求,我厅按照“抓点带面、突出重点、全面推进”的思路,在全省组织实施了以“百村万户”为重点的农业科技入户工程,并列为2005年向社会承诺为农民办的十件实事之一。在促进农业产业结构优化调整、农民增收、农业技术推广机制创新和农业系统干部职工思想工作作风转变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受到了广大农民群众的热烈欢迎,得到了各级领导的肯定,也引起了社会舆论的积极关注。
一、基本情况
我省农业科技入户示范工程以示范户、示范村和示范县的建设为重点,以培育示范户的学习接受能力、自我发展能力和辐射带动能力为核心,以科技人员直接到户、良种良法直接到田、技术要领直接到人为主要方式,按10个部、省级示范县,111个百村典型示范村和各地特色示范工作三个层面, 在全省95个县(区)2013个示范村全面展开。全省共选聘专家761人,选定技术指导单位619个,选派省、市科技联络员320名,选聘科技指导员4670名,聘用科技协理员和农民土专家4588名,遴选培育科技示范户5.8万户,辐射带动110多万农户。农业科技入户的行政推动指导体系,专家支撑保障体系和科技指导示范体系已初步形成,并开始发挥作用。
部、省级示范县。按农业部的统一安排和要求,在抓好3个部级小麦、玉米示范县(杨凌区、凤翔县、澄城县)的同时,围绕我省“稳粮、优果、兴牧”的发展思路,结合我省优势特色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选择了7个省级示范县(区),按农业部的统一要求,开展粮食生产、设施农业、多种经营、奶牛、生猪养殖等内容的科技入户示范工作。每县遴选800-1000个科技示范户,分别按不同产业招聘科技指导员,每人负责对20个科技示范户进行手把手、面对面指导。
百村典型示范工程。在全省11个市(区)83个县(区、市)选择111个不同产业类型的村,每村选聘5名不同专业的县级技术指导员组成技术指导组进村入户,遴选培育20户科技示范户,按照“四个三”的思路和要求,开展农业科技入户示范村建设。即:围绕农业结构调整、农民增收和农技推广机制创新“三大目标”;确定以县为主体、以村为载体、以户为核心的“三个重心”;建立省市科技联络员、县级技术指导员、村级科技协理员的“三员队伍”;制定县级工作方案、村级实施方案、示范户技术指导方案“三级方案”。
各地各具特色的农业科技入户工作。铜川市在全市组织实施“一卡带四卡”入户工程。宝鸡市在全市总结推广“一带二十”接力式科技入户工作。榆林市实施“百、千、万”科技入户工程。安康市围绕畜牧产业的发展,在400个养殖专业村和5000户养殖大户中开展科技入户。延安市组织实施“4321”科技入户工程。此外,厅属各事业单位用科技入户的工作思路和模式,改进推广方法,实施重大技术推广。省农技中心组织实施“关中灌区夏玉米‘双百’示范工程和陕南优质稻增产节本增效示范工程”,实施区每村抓1-2户最新品种及配套技术的示范,每个技术人员包抓5-6户,收获前组织村民观摩,开展技术培训,取得了显著成效。省植保站、省土肥站、省种子站、省畜牧兽医总站,把作物病虫害统防统治、果园测土配方施肥、良种统繁统供、奶牛和生猪标准化饲养等重大农业技术推广,作为科技入户的主要内容,有力地推进了农业科技入户工作的全面开展。
科技入户开展一年来,开局良好、进展顺利,呈现以下特点:
一是政府重视,行政推动力度大。2005年2月,省政府陕政发[2005]7号文件批转了省农业厅《关于推进农业科技入户工作的意见》,要求各级政府、各有关部门充分认识农业科技入户工作的重要性,积极启动实施以“百村万户”为重点的农业科技入户工程。各级政府部门把农业科技入户作为在新形势下搞好农业工作的重要抓手,专门发文安排部署,有些还纳入目标责任制的考核范围。省农业厅领导重视,精心策划和部署科技入户工作,各市县农业部门认识明确,工作力度大。铜川市领导认识到位,措施得力,市政府在年初召开了科技入户启动大会,把全市每个村都纳入科技入户的实施范围,确定采取“一卡带四卡”的技术服务形式培育示范户,先后组织了对各村技术人员及工作到位情况的督查,结合农时季节召开现场观摩会,开展优秀村级实施方案评选等一系列活动,有力促进了全市科技入户工作。全省11个市区和95个县的农业行政主管部门都组建了领导小组,下设了办公室,明确了任务,落实了人员,初步形成了由625名科技管理人员组成的行政推动指导体系。
二是内容丰富,工作覆盖面广。农业科技入户示范工程涉及全省104个农业县(区)中的95个县(区、市),占全省农业县(区)的91.3%,示范户占全省农户的8.3%,辐射带动了全省六分之一的农户,示范工作覆盖面之广、规模之大为近年来各项农业工作之最。百村典型示范工程涉及到粮食作物、经济作物、果树、畜牧以及设施农业、多种经营等多个产业领域,对提升农业科技在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发展中的作用,起到很好的示范带动作用。
三是多方配合,社会参与度高。我省农业科技入户工作得到了全社会的普遍关注。各有关部门按省政府的要求,发挥自身职能,积极配合,广泛参与,做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为农业科技入户提供了有力的支持。省妇联专门发文,要求全省农村妇女积极投入科技入户工作,开展“双学双比”活动,积极培育妇女科技示范户。省广播电台《秦风热线》栏目与我厅联办农业科技入户专题节目;省电视台农业记者站和《村里村外》栏目对科技入户工作进行了宣传和跟踪报道;省政协主办的《各界导报》与农业厅联合开办“科技兴农”专栏,《农民日报》、《陕西日报》、《陕西科技报》等多家报刊都对农业科技入户工作进行宣传报道;省委研究室对农业科技入户工作进行了调研后,给予了很高的评价。蒲城、凤翔县、杨凌区电信和联通及移动分公司与县农业部门配合,建立了农业科技短信群发平台,并为示范户在通信方面提供优惠政策,结合农时季节及生产关键环节,以短信形式向示范户发送技术指导要点及其它技术信息,帮助示范户解决技术难题。
四是工作扎实,科技支撑能力增强。各级农业部门按照科技入户工作总体要求,狠抓关键环节,不断深化内容,细化措施,强化效能。通过专家、技术人员和示范户的互动,筛选和推荐主推技术和主导品种,建立超高产示范样板,组织科技示范户开展增产增收竞赛活动,解决生产中的技术难题,使科技入户的作用和效果得到充分展示。据统计,全省共制定落实县级工作方案95份,村级实施方案近2000份,示范户技术指导方案近4万份;引进新技术444项(次)、新品种841个(次);培训农业技术干部10990人(次),召开现场观摩会1259场(次),举办技术培训14673场(次),印发技术资料158.58万份,培训农民127.55万人(次)。
二、初步成效
一是促进了农业增产增效和农民增收。全省5.8万示范户的种植作物面积29.67万亩,养殖畜禽72.01万头(只),实现农业总产值7.05亿元,户均12160元,人均2958元;辐射带动户户均实现农业产值6475元,人均1866元。凤翔县1040个示范户的7308.6亩小麦,平均亩产347公斤,较全县小麦平均亩产274公斤亩增73公斤,增加25%;20800个辐射带动户129020亩小麦平均亩产312公斤,较全县平均亩增产38公斤,增加13.8%。城固县董家营村技术指导组,通过测土施肥,对元胡生产及元胡茬水稻进行科学指导,全村共少施化肥59.85吨,减少化肥投入4.14万元,增产元胡35.28吨,增收13.05万元,全村1250人人均增收节支137.5元。耀州区坡头镇冯兰村在技术指导组的指导下,调整精、粗饲料的比例,使奶牛单产奶量从3月份的头均日产奶量15.83公斤,提高到6月份的20.92公斤,全村牛奶总产由原来的5.8吨/天,提高到7吨/天,每月增加收入6万元,奶牛养殖户户均增收275元。
二是优化了农业产业结构。承担示范村指导任务的各级科技人员从当地实际出发,积极寻找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切入点,帮助示范村进一步明确主导产业,优化调整产业结构,围绕主导产业的发展,开展行之有效的政策、信息、技术、物资服务,全省涌现出了一批“大棚村”、“花卉村”、“辣椒村”、“奶牛村”等专业村。澄城县富源村以发展畜牧业为切入点,推广“正大”标准化养猪技术和模式,优化产业结构,解决“短腿”经济问题。全村兴建千头现代化生猪养殖小区1个,新建庭院猪舍18个,生猪存栏量由年初300头发展到4200头,初步形成以粮养畜、以畜促果,粮、果、畜同步发展的农业生态经济模式。蒲城县郭村近年来贫穷的主要原因是产业结构单一,仅为种植业。科技指导组在调查论证后,决定引导群众大力发展养殖业,引进了良种、培训了技术,组建了养猪协会,生猪养殖户和存栏量分别较上年增加107.4%和35.6%。
三是探索了农技推广新机制。在工作中,各地按照“工作措施到村,上下联动抓户”的要求,努力建立“科技人员直接到户、良种良法直接到田、技术要领直接到人”的工作机制,打通技术通道,搭建工作平台,在体制创新、机制创新、技术创新等方面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和实践,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宝鸡市探索出了“一带二十”接力式科技入户工作模式,即一个“拔尖人才”带20个高级职称人员,一个高级职称人员带20个技术指导员,一个技术指导员带20个示范户,一个示范户带20个辐射户。蒲城县在示范户选拔模式、科技指导员组织结构、技术服务内容和服务形式方面大胆创新,采用农业综合技术协会方式,在全县公开招聘科技示范户,制定出台了县级专家技术指导补贴标准,建立回访制度,加大奖励力度,以示范户满意程度为标准对技术指导员严格管理。杨凌区实行培训券和指导员评级制度,按培训券多少和评级报销技术指导费用。凤翔县对指导员按示范户评价、专家组考核、理论考试、现场答辩、电话抽查、实效评比几个环节进行量化打分排序,实行优胜劣汰,共淘汰5位指导员。
四是转变了农业系统干部作风。各级农业部门用科技入户的思路和方法,把进村入户,走进田间地头、饲养圈舍,作为联系群众,开展调查研究,转变思想和工作作风,搞好农业工作的工作平台和工作通道,组织广大农业干部和科技人员进村入户察民情、听民声,深入田间地头摸情况、找问题,开展面对面的示范、手把手的指导、心连心的服务。通过入户,农业干部收集到农村的第一手资料,把握了农民的思想脉搏,结识了一批农民朋友,增进了与农民群众的感情,增强了为农服务意识。科技入户使农业科技人员有了充实感和成就感,促进了工作作风的转变,工作能力和技能水平得到了锻炼和提高。农民群众在入户服务中得到实惠,科技素质进一步提高。有的示范户给省厅入户办写信,感谢党的好政策,感谢指导他们的指导员;有的给指导员所在单位写去了感谢信,送了锦旗。
三、主要做法
一是围绕目标理思路。紧紧围绕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培育主导产业、优化产业结构和探索农技推广新机制等主要目标,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注重实效的原则,按照服务产业、创新机制、整合资源、服务到户的工作思路实施科技入户工作。一是以部级示范县为带动,以示范户、示范村建设为重点,分层次进行示范。加强点与面的结合,抓点示范,以点带面,点上出经验,面上出效益。二是紧密围绕我省“稳粮、优果、兴牧”的发展思路,以“满足农民需要、促进农民增收”为目的,突出科技推广和技术应用这一主题,开展以主导品种、主推技术、主体培训为主的农业科技入户工作。三是把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和农业生产的产业化程度,支持引导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作为一项重点工作内容。四是在提高示范户学习应用新技术能力的同时,注重培养他们的自我发展能力,通过他们的言传身教、示范带动,形成以户带户的新局面。五是按项目管理要求,实行组织工作行政领导负责制,技术工作专家负责制。明确了省级重点是安排部署、指导、联络;市级重点是督导检查;县级是实施的主体。
二是精心策划细安排。年初,省农业厅就先后2次召开党组扩大会议、5次组织农业行政、科研、教学、技术推广等不同层面人员讨论研究和策划农业科技入户工作。厅党组决定把实施“百村典型示范工程”作为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主题实践活动,作为新形势下推进农业工作的着力点、突破口和工作平台,不断转变作风,增进与农民的感情。在推进工作的过程中,组织开展了一系列活动。3月初,组织包括厅领导在内的111名干部、技术人员,分赴83个县111个村,进村入户,深入田间地头、饲养圈舍,察民情、听民声,摸情况、找问题、定对策,帮助基层农业部门开展科技入户工作;5月份省农业厅在蒲城县召开了全省科技入户座谈会,及时总结经验,部署工作;6月份组织省厅联络员深入示范村,开展畜牧产业发展和科技入户专题调研;8、9月份又在陕北、关中和陕南分三片召开了经验交流座谈会,进一步总结经验,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调整、完善、巩固、提高”的工作思路和要求;秋播前,在全省组织开展“示范户增产增收竞赛活动”;12月份又在全省组织开展“绩效考评和总结表彰活动”。在省农业厅的精心策划和统一安排下,各市县农业部门按照全省统一部署,结合当地实际,精心策划,安排部署和组织实施了各具特色的科技入户工作。
三是健全体系促实施。一是建立了行政推动指导体系。省上成立了农业科技入户工作领导小组,由主管农业的副省长担任组长,成员由省政府有关厅局组成,办公室设在省农业厅,组织协调全省的农业科技入户工作。市、县也成立了相应机构,加强领导,明确任务,落实人员,初步形成了行政推动指导体系。二是建立了专家支撑保障体系。组建了省、市专家团,县级专家组,选定了县级技术指导单位,实行技术工作专家负责制。省上由农业科研、教学和技术推广部门的51名专家组成省级专家团,分粮油作物、养殖业、果业和经济作物四个专业组,向社会公开服务。各市也选聘人员组建了市级专家团,为科技入户工作提供了有力的技术保障。三是建立了科技指导示范体系。组建了由“三员”构成的农业科技入户技术指导队伍,我厅选派了包括厅领导在内的111名农业科技联络员,按“联络一个村,指导一个县”的要求,发挥指导、联络、协调作用;县上选派农业科技指导员,每村5人左右,组建科技指导组;示范村选定农民科技协理员和农民土专家,负责组织动员群众,开展农业技能示范活动,负责科技指导员与示范户的沟通和联系,带动整个农业科技入户工作。
四是突出重点抓落实。一是各示范县、示范村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按照实施方案的具体要求,采取公开招标的办法,选聘了技术指导员,遴选了科技示范户。二是结合实际,制定了县、村、示范户三级实施方案,确保了整个入户工作落在实处。其中,村级实施方案在摸清村情和农民技术需求的基础上,提出该村产业发展模式、发展方向、目标和促进农民增收、优化调整产业结构的步骤、技术措施和工作措施,细致、周密、可操作性强。科技示范户的技术指导方案,则由科技指导员和农户协商制定,针对性很强。三是积极找寻入户工作的切入点,确定主导品种、主推技术,开展技术指导,保障了农业科技入户工作的顺利实施。四是分级开展技术培训。省农业厅组织对示范县的专家组成员、技术指导员巡回指导和专题技术培训;各市、县又分级开展了县级专家团(组)、技术指导员和农户的培训工作,实现专家与技术指导员的互动。五是开展增产增收竞赛活动。制定了竞赛规程和竞赛方案,提出了量化指标和竞赛办法,组织广大科技示范户开展“增产增收”竞赛活动。同时组织专家团(组)确定发布各地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组织技术人员深入示范户,推荐选用最好的品种,组装应用最新的增产技术,开展大范围的良种统繁统供、测土配方施肥等技术推广,充分发挥科技优势,提升示范户科技应用的能力和示范带动作用。
五是整合资源促入户。省农业厅高度重视农业科技入户工作,积极协调各方力量,整合资源,统筹项目捆绑资金,集中实施科技入户工作,形成科技入户的合力,实现了“纵向一体,横向联动”。要求各级农业部门和厅机关各处、厅属各单位把农业科技入户工程作为2005年的重要工作内容,列入工作计划,进行重点扶持。凡可利用的项目、资金、技术力量等资源,都要向试点县、示范村倾斜,尤其是农业信息、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农业综合开发、农副产品加工、无公害基地认证、农村沼气以及种子、土肥、植保等项目建设,要与示范工程紧密结合。同时,积极争取同级财政、发改委、农业综合开发、科技等部门的支持。省级财政已拨付500多万元用于示范村和示范县建设,市县两级财政用于科技入户的经费达三千多万元。
六是加强管理求实效。为确保项目实施工作深入扎实地开展,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切实加强了对项目的管理。一是加强档案管理。完成了部、省级示范县、典型示范村的技术专家、指导员、示范户、辐射户造册登记、建档立卡工作。通过现代通讯手段,各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可以随时掌握示范工作动态。二是加大宣传力度。省农业厅“入户办”先后在省广播电台《秦风热线》、陕西农业信息网等新闻媒体开辟科技入户专题栏目,编印了科技入户资料汇编、《工作简报》,并在《农业政务督查通报》上及时通报各地工作动态。同时加强了标志性宣传,统一制作标志牌向示范村、示范户授牌,突出示范宣传效应。各实施单位也充分利用各种新闻媒体,加大宣传力度,扩大社会影响,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三是加强督促检查。组织市县两级农业部门对示范村工作进行了全面检查和重点抽查。主要检查专家组、技术指导员、示范户、辐射户的对接情况和作用发挥情况,以及科技入户的实际效果等。通过督导检查,调动各方的积极性,共同做好科技入户工作。四是认真总结考评。制定下发了《陕西省农业科技入户百村典型示范工程绩效评价办法(试行)》,并用电话抽查、对比检查等措施,开展细致扎实地考评,对农业科技入户工作中的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进行表彰,激励先进,鞭策后进,推动农业科技入户工作的全面深入开展。
四、经验体会
一是认识到位是基础。农业科技入户针对的是老问题,探索的是新机制。只有认识到位,工作才有动力,才有主动性和创造性。在工作中我们体会到,认识到位包括三方面的含义。一是对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要通过广泛的宣传、培训和组织发动,使各级农业部门和广大农业干部进一步统一思想,达成共识,增强责任感。二是对工作思路和目标任务的认识。农业部确定以主导产业的科技入户为重点,开展示范县建设试点;我省在搞好部省级试点县的同时,提出围绕农业结构调整、农民增收,以农业综合技术入户为重点,开展示范村建设。总体目标都是一致的。通过对部、省工作思路的宣讲培训,各级农业部门增强了创新意识,围绕总体目标,开展了多种形式、各具特色科技入户工作。三是对工作方式和要求的认识。科技入户是对传统的农技推广方式的改进和创新。要搞好试点示范,必须使大家明确部、省的统一要求,抓住关键环节,完成“规定动作”,创新“自选动作”。
二是措施到位是关键。科技入户是农技推广由虚向实的转变过程。要达到预期目标,取得实效,各项措施必需切实可行,落在实处。我们的体会:一是要找准切入点,使主推技术、主导品种、主体培训符合当地实际,满足农民的需求;二是要落实技术指导员包户责任制,保障工作经费和下乡进村入户的工作时间,建立促使农技干部常下乡、下长乡的长效机制;三是要坚持以示范户和辐射户的满意度为标准,开展绩效考评,对技术指导员和示范户实行动态管理;四是要坚持以县为实施主体和以村为载体、户为核心的工作方式,充分调动和发挥各级农业部门和科技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五是要整合资源,加大宣传力度,努力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三是督查到位是保证。农业科技入户是一项创新性的工作。在起步阶段需要强有力的行政推动,督查指导是主要方式之一。农业部采用电话查询、下基层检查督导、问卷调查评议等方法,对部级试点县进行打分、排序,在网上公布,督促试点县把工作做实、做细、做到位。效果明显,给我们很大启示。我省各级农业主管部门,积极发挥行政指导推动作用,找准位置不越位,逐级负责,分层次管理,加强对农业科技入户各个关键环节的检查、指导,保证了科技入户工作有条不紊、健康发展。
五、存在不足与下一阶段目标
我省的农业科技入户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还存在着地区间发展不平衡、指导员业务技能不高、技术指导组整体优势发挥不够、部分示范户示范带动作用差以及经费不足等问题。
2006年,我们将按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村容整洁、乡凤文明、管理民主”的要求,在2005年工作的基础上,坚持以示范户、示范村、示范县的建设为重点,继续强化以县为实施主体和以村为载体、户为核心的工作方式,以培育示范户的“三个能力”为重点,抓好8个部级示范县、8个省级示范县和110个典型示范村的建设,积极开展各市县各具特色的农业科技入户工作。全省培养科技示范户6万户以上,辐射带动120万以上农户。通过组织农业科技人员进村入户,开展主体培训,推广主推技术和主导品种,开展示范户增产增收竞赛活动,“示范户现身说法谈致富”为主题的宣传活动,农业科技入户大型调研活动,技术指导员技能提升活动等标志性活动,全面推进我省农业科技入户工作。
农业科技入户示范工程种植业技术工作会议典型发言材料之三
努力当好农民增收致富的好参谋
江苏省如东县农业科技入户示范工程专家组
我是钱宗华。受如东县农林局的委托,去年我与徐长青、彭长青、陈迎春、石佑华、陈建秋、塍金奎等同志组成如东县科技入户工程专家组,从事水稻技术指导工作。现将一年来专家组的工作汇报如下。
一、正视现状,统一认识
我县位于长江下游入海口,滨江临海,种植水稻是降咸保湿的必然选择。全县常年种植水稻面积70万亩左右。去年在国家粮食直补优惠政策的调动下,农民种稻积极性进一步提高,水稻种植面积达到81万亩,居江苏省种稻大县第三位,水稻单产前十年平均达到591公斤,历史最高的2002年水稻亩产638公斤,产量水平居江苏前五位。水稻商品率达50%,居南通市首位。2002年后产量处于徘徊阶段,分析其原因,制约我县水稻产量提高的因素有三点:一是农技服务网络减员过多,技术人员工资不能足额发放,导致服务能力下降。全县镇级种植业技术人员“九五”期间达到230多人,在机构改革中,镇农技员下岗或转岗三分之一,目前仅有150多人。如东县镇级技术人员平均财政补助为6600元,与2005年全县农民人均收入水平4835元相比,农技人员财政工资仅为农民平均收入的1.36倍,乡镇农技人员从事农业科技推广的积极性受到一定影响,农业技术主要传播途径只能是一般性技术宣传,农民的主要技术来源主要依靠县农技部门,如防病治虫时间、水稻穗肥施用时间的确定,镇、村级不能根据生产实际进行很好的技术校正,技术指导到田到户的职能没有很好发挥。二是良种良法不能配套,种子经营原来仅由县种子公司一家领衔,各镇种子站一条线推广,新引进优良品种必须经过县农林部门组织试验,县农学会论证后才能推广,而种子市场放开后,管理上一时跟不上市场要求,经营部门众多,导致品种多、乱、杂,使得良种良法难以配套。三是农村劳动力大转移,务农劳动力素质下降。据统计,我县农村有一定文化的青、壮年劳动力,在近三年内外出打工占36.67%,移土不离家就近打工者占23.33%,参与养殖业的劳动力占23.4%,种植业劳动力仅为16.6%。要打破目前水稻产量徘徊局面,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农业部落实我县为科技入户工程水稻试点县。我们认为,通过科技入户工程的实施,探索新形势下农技推广的新途径,从提高科技入户率着手,达到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增加农民收入的目的,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二、明确职责,切块包干
如东县科技入户工程专家组成立后,我们首先考虑的是定位,我们专家组干什么,将起到什么作用。我们专家组成员多次组织在一起分析了上述制约我县水稻产量进一步提高的原因后,总结以往承担国家、省、市农业项目的经验教训,围绕国家科技入户工程水稻试点工作要达到的四个目标,即:一是全县培养50名技术指导员,培育1000个示范户辐射带动2万以上农户;二是通过培训和示范推广3个主导品种,4项主推技术,科技入户率和到位率90%以上;三是水稻产量和收入提高10%以上;四是引导农民发展新型农业技术服务组织探索科技入户的有效途径和模式。确定了县专家组的主要职责包括4个方面:
一是接收部、省级专家组的技术指导,制定本县科技入户水稻技术指导方案,筛选推荐本县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
二是制定技术指导员考核细则,审核技术指导员对农户的个性指导方案,指导、检查、督促其工作,帮助解决工作中具体问题,帮助技术指导单位筛选技术指导员并完成对技术指导员的绩效考核。
三是深入试点镇组织技术观摩和宣传、培训,增强技术辐射能力,及时采用口头或书面形式向主管部门及上级专家组汇报工作进展情况,向下通过简报形式,通报工程的经验做法、存在问题,纠正关键技术环节的不良倾向。
四是根据主推品种关键时期、关键技术环节及时发放资料、编好简报,确保工程实施沿着规范化要求进行。
项目实施过程中,实行行政领导小组领导下的专家组负责制。全县工程技术由首席专家负总责,每个专家组成员明确分工1-2个镇,与行政组成员相配,具体负责分工镇的科技入户工作。
三、针对制约因子,确定核心技术。
全面客观分析我县水稻生产的制约因素,科学制订科技入户工程的技术方案,明确主推品种和技术是我们专家组首要任务,是引导农民选技、择技的基础。我和专家组成员一起认真分析制约我县水稻生产发展瓶颈因素后,认为,我县水稻品种的多、乱、杂,种植方式多样化不利于我县水稻生产的持续发展,我们必须借实施科技入户工程的东风,规范种子市场和种植方式。从众多的水稻品种中筛选出既符合我县生态环境条件,又能满足稻农要求,且品质达到国际三级米以上的主推品种;从比较各种植方式的优劣中筛选出主体种植方式及技术。我们确定了武香粳14、武粳15和扬粳95-38三个主推品种,指明它们必须分别在特定地区才能起到稳定增产的作用。武香粳14生育期适中,产量高,它适合全县广泛种植;武粳15,米质好、产量高,但生育期略长,它只能适应我县有习惯早播早栽地区种植;扬粳95-38是耐条品种,但它的米质、抗倒性欠佳,仅能在条纹叶枯病重病区过渡使用。对此我们在培训时反复强调每个品种的特性及栽培要点,让农民选择;在种植方式上,选用旱育秧人工栽插和机插秧,为我县主体种植方式,而抛秧、直播稻则是必须控制的种植方式,实践证明在我县抛秧和直播稻技术不够成熟,实现不了高产。在确定主推技术时,同样要求实现主推技术的增产作用和实用价值。我们选择了标准化旱育秧技术、扩行减苗技术、无公害栽培技术、机插秧技术四项技术为我县主推技术。前两项技术是我县成功的常规栽培技术,根据实际我们特别强调了壮秧剂培肥和减苗的限度,按移栽时的叶龄为依据,提出5、6、7叶移栽,栽插5、6、7万基本苗,给常规技术增加了新的内涵,并突出一项关键技术的作用让农民好掌握。又如我们选择无公害栽培技术重点是控制高毒高残留农药的使用,减少水源污染,强调生态环境对人们身体健康的影响。选择机插秧技术是针对目前农村劳动力大转移后,农民迫切需要解决的栽秧难问题。这项技术主要要解决育秧技术难点,一是强调秧龄以不超过4叶移栽,修正了以多少天为标准,不易控制秧龄的提法;二是以壮秧剂培肥为主要措施,控制肥害、病害;三是坚持旱育秧,保证栽后快发;四是统一揭膜标准,以第二真叶长到一半时揭膜。该项技术在我县获得成功,目前机插秧发展势头迅猛,机插秧面积由2004年7000亩发展到2005年的13万亩,全县拥有机台数700台。今年预订插秧机达到300多台,预计机插面积将达到20万亩。
四、培养队伍,考核定责。
培养和管理好一支高水平的农技推广队伍是专家组的重任。为提高科技人员服务能力,提高示范户技术能力,构建农业科技成果从科技人员手上迅速转移到农民手中的快捷通道,我们专家组按照以人为本的推广理念,从组织、培训到管理做了以下几件事:
一是多层培训,提高素质。我们采取集中与分散培训相结合的形式,着力提高科技人员服务能力,提高示范户技术接受和辐射能力。2005年我们组织全县50名技术指导员分为四期培训,同样专家组成员分别到各自分工镇对示范户集中培训3-4次,对重点村示范户,关键时期培训2-3次。名镇对村示范户培训4次以上,据统计,全县科技示范户集中培训达到139023人次。
二是制定技术指导员考核细则。按照部、省科技入户要求,结合本县实际,制定了考核细则。考核细则规定技术指导员不少于100天到户指导。以主推品种、主推技术是否落实到户,资料、示范户个性方案是否确切,物化补贴是否及时到户,工作档案是否齐全,示范辐射户种稻效益是否提高,高产竞赛实绩等为主要考核指标,按细则对技术指导员进行百分制考核,实行绩效挂钩。
三是明确工作规则。要求县镇专家组成员应完成职责规定的任务,及时上交有关报告,调研材料与按时参加有关会议。主要工作内容三个方面:一是宣讲水稻生产关键技术及其发展趋势,帮助技术指导员了解适合本地的主导品种,掌握主推技术和关键技术环节,不断提高业务水平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县专家组成员宣传培训到镇,力争培训到村,镇专家组成员及技术指导员培训到示范户,力争培训到示范户,技术推广和培训方式、方法要分不同层次,确保效益;二是深入示范户及其辐射户开展调研,了解农户需求和工程效果,研究科技入户工作中需进一步解决的技术问题,调研对象要有代表性和针对性;三是工作检查。检查有关工作落实情况,检查方法为六查六看:
一查队伍建立情况,看技术指导员是否合格、到位;二查实施规模情况,看示范户及辐射户是否落实;三查物化补贴情况,看是否落实到户到人;四查科技入户情况,看技术指导员入户指导绩效;五查实施效果情况,看示范户“三个能力”培养进展;六查工作档案情况,看有关工作资料是否收集齐全。
四是强化考核。我县水稻科技入户工作以对技术指导员的考核贯穿始终,每发放一次资料或发放一次肥料和农药,专家组成员就分工到镇抽查对技术指导员评分,在抽查考核过程中,与每位技术指导员交流谈心,去年象这样的活动进行了6次。其中在测产期间正逢国庆长假,专家组成员都放弃了休息。考核的方式有电话抽查、田间实地考察、农户走访等,每次考核专家组都要汇集情况,编制简报,通报好的做法和经验。
五、创新推广机制。
以项目实施为主线,串就一支科技入户队伍。
我县农技推广体系长期以来一直致力于农业科技推广为粮食稳定增产、农民增收发挥了主要作用。近几年来,由于编制、人员、经费减少等原因,科技推广能力有所弱化,服务手段和创新意识有滞后现象。我县借助科技入户工程技术实施契机,公开选拔技术指导员,给乡镇农技人员一种强烈的竞争信号,通过竞争选拔,乡镇农技人员队伍中一批非常熟悉和掌握农业生产情况、农民需求、农村实际且具有吃苦精神和较强的工作责任心及丰富的推广经验的农技人员进入了指导员队伍,并在一年的工作中发挥了应有的作用。实践证明,只要创新机制,切实转变职能,就能激发乡镇农技人员从事技术推广的活力,成为农业增收、农民增收的好帮手。
农业科技入户示范工程种植业技术工作会议典型发言材料之四
情系百姓汗洒沃土
山东省东平县土壤肥料推广站
我叫闫立梅,是山东省东平县土壤肥料推广站站长、农技推广研究员。2005年,我县被列为全国农业科技入户示范工程试点县,我有幸被聘为县农业专家,并担任了接山乡技术指导组组长和技术指导员,不仅承担着两个村、20个科技示范户的技术服务,还负责全乡10个示范村、100个科技示范户的组织与协调。科技入户工作开展以来,我曾经付出了许多辛勤的汗水,享受过成功的喜悦,有过对亲人亏欠的自责,更有过被农民朋友认可的快乐。下面,我就从事科技入户工作以来的一些感受和体会,与各位同行交流。
一、科技入户拉近了我和农户的距离
在科技入户之前,农民认为我们农业局的科技人员不好接触,总是高高在上,而我们也认为农民文化素质差,不好说话,技术人员和农民之间缺少沟通和交流。科技入户工程实施之后,让我与农民相互多了几分理解,几分亲近。记得我第一次进村填写示范户档案时,示范户给我倒茶倒水,非常亲热,当我向他们了解春季麦田管理情况时,部分示范户说,我们的麦田已经施过肥。当时正值小麦返青期,让示范户了解氮肥后移技术是非常及时的,为此我即兴给他们讲了氮肥后移技术在春季麦田上的应用,阐述了80年代以增加亩穗数来提高小麦产量,目前是以增加穗粒数和千粒重创小麦高产,反复强调了推广氮肥后移技术的必要性。他们听的非常认真,边听边记,还感慨地说:“种田确实离不开科技,你们要经常来给我们指导”。施过肥的示范户非常后悔,没有施肥的示范户表示坚决按要求施肥。听了这些话,我非常感动,更激发了我做好技术指导工作的积极性。
二、科技入户为我提供了服务平台和向农民学习的空间
“技术人员直接到村,良种良法直接到田,技术要领直接到人”,这是在科技入户工作中必须坚持的三种服务方式,正是采取了这“三个直接”,使我与农民建立了深厚的感情,交上了朋友。去年5月中旬,我到所包的席桥村讲课,当讲到玉米夏直播技术时,当地有名的庄稼把式、示范户齐太国,对我们推广的夏玉米直播技术不大相信,并说道:“80年代从直播改为套种是你们农业部门,现在从套种又改为直播也是你们农业部门,到底怎么种才好?”听到这些话,我便耐心地给他们讲了现在推广玉米夏直播的原因:一是由于收割机的普及,麦收时间从过去的一个多月缩短为几天;二是中早熟玉米品种的推广,生育期缩短;三是实行夏玉米直播技术有利于苗匀苗齐,可避免苗期病虫危害,有利于玉米增产增收。同时又组织他们收看了山农大董教授玉米高产栽培技术讲座光盘,大部分示范户听后心服口服,打消了他们夏玉米直播技术的思想顾虑。去年,10个示范户的玉米全部采用了玉米夏直播技术。通过测产,夏直播比套种平均每亩增产10.2%,示范户齐太国握着我的手说:“还是你说的对,以后种地的事全听你的。”鲁单981是我县广大农民喜欢种植的玉米品种,但因植株较高,易倒伏,为解决这一问题,我绞尽脑汁,可又说不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我在一次与夏谢一村科技示范户何银杰和仓邱一村科技示范户李瑞英交流技术时,他们却道出了在玉米10-12片叶时喷洒矮壮素和鲁单981与农大108混播避免倒伏的做法。我认真总结并推广了他们的经验,结果种植鲁单981的农户没有一户出现倒伏的。我深深体会到,只有先当好谦虚的学生,才能成为合格的先生。
三、科技入户使我感受到农民对科技的渴求
开展技术培训,提高农民素质,是科技入户工作的中心内容之一,也是决定工作成败的关键。在培训过程中,我采取集中培训与分散培训相结合,技术讲座与放映光盘相结合,现场咨询与发放明白纸相结合,白天培训与晚上入户培训相结合等多种灵活的方式,使示范户培训到位率达到100%。科技示范户李文忠手受了伤,培训时无法记录,我就把培训教材刻录成光盘,让其在自家VCD上播放。根据农时季节抓培训是提高培训效果的有效措施,但对农村来说,白天很难组织人,因此我就利用晚上时间到各村分片培训。科技示范户胡翠萍和李瑞英因孩子小,无法出去听课,我就逐一登门补课,晚上到十一二点钟回家是常有的事。
四、科技入户增强了我做好本职工作的责任感
测土配方施肥技术从科技入户工程实施之前向前数,面上已经推广了二十多年,但还没有真正应用到农业生产上,农民在玉米施肥上多数是以尿素为主,这种“一炮轰”的施肥习惯在农民中根深蒂固。因此,我县把测土配方施肥作为重点主推技术,目的是改善地力条件,保护生态环境,实现节本增效。去年4月初,农业部下发了《关于开展测土配方施肥春季行动的通知》,可见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的极端重要性。作为土肥站站长,这项任务自然而然地落到了我的肩上。为使这项技术顺利推广开来,我白天到示范乡镇、示范户进行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讲座,晚上还要编写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明白纸,发放到全县1000个科技示范户。在集中培训期间,正在上初中的儿子也到了中考的冲刺的阶段,面对一个临考的孩子来讲,他不但需要生活的体贴和照顾,更需要的是家长的关心和鼓励,这些我却无法做到,不要说关心照顾,有时因爱人工作忙、回家晚,孩子连口热饭都吃不上。有的村白天忙农活,集中培训只能在晚上进行,每当我拖着疲惫的身子回家时已是晚上十一点了,看着熟睡的儿子,我禁不住流下了愧疚的泪水。
去年5月份,我县的测土配方施肥工作全面铺开,由于这项工作比较集中,示范区内的310个土样一下子堆到了化验室里,需要我们尽快拿出化验结果,看着大堆的土样,算算配方施肥的时间,我皱起了眉头。按照常规化验至少需要50天,可局里只给了30天的时间。我对化验人员说:“局领导既然将任务交给我们,是对我们的信任,困难再大也要完成任务,白天干不完,晚上可以加班干”。就是凭着这种精神,我和同志们一起,从早上八点开始一直工作到晚上十点多,甚至有时连午饭都顾不上吃,如期圆满完成了整个化验任务。紧接着,我带着化验结果和施肥配方,来到了山东农业大学资环学院,征求专家教授意见,研讨施肥配方等,并委托山东农业大学专用肥料厂按照配方生产肥料,签订供肥合同。期间,我经常靠在厂里,监督配方肥生产,进行抽样检测。当看着“农业科技入户示范工程玉米专供肥”一袋袋生产出来的时候,我才露出欣慰的笑容。可就在配方肥料将要发放到示范户的前夕,我先后接到老母亲和婆婆病重的消息,面对亲情、面对工作,是尽孝心还是忙工作?那时正是玉米拔节后期,要在玉米小喇叭口期之前送到每个示范户手中,我深知身上的担子重大,便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工作,把两个老人安排给家人,匆匆回到山农大肥料厂发放配方肥,并且一呆就是二十多天,确保配方肥料按时按量发放到每个示范户。
我所包的两个村,通过做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所有玉米示范田都施用了配方肥。通过测产,施肥配方肥料比使用常规肥料平均每亩增产86公斤。在玉米施用配方肥的影响下,今年两个村的小麦配方施肥面积达到100%。
五、科技入户必须练好基本功
我是从事土肥技术推广工作的,技术比较单一,而示范户需要的是复合型人才。“要想给别人一碗水,自己必须拥有一桶水。”因此,“充电”成为我每天的一堂必修课,除学习玉米栽培知识外,还虚心向其他科站的同志学习瓜菜栽培、病虫草害综合防治等多方面知识。去年3月25日,一阵急促的电话铃声骤响,示范户于吉银家的大棚西瓜得了病,当时正下着大雨,我犹豫了,但我又一想,这是第一个示范户给我打电话,又是玉米以外的服务内容,我如果不去示范户会认为我们的服务没有诚意,只是说在嘴上。因此,我毫不犹豫穿上雨衣,骑车赶到示范户大棚,十几里的路程,使我满身是水,于吉银非常感动的同时,也表现出了愁眉不展,我仔细察看了西瓜的病情后,通过向其了解情况,确定西瓜得的是灰霉病,当时我就告诉他在打药治疗的同时,要通过撒草木灰、大棚通风等措施降低大棚温湿度,于吉银听后,紧皱的眉头展开了,当西瓜成熟后,示范户于吉银将第一个瓜放在我的车子上,非让我带回家,这样的事一年来不知经历了多少次,我自己也记不清啦,只记得我一年磨破了两双皮鞋。今年春节刚过,就有很多示范户给我打电话,问我小麦什么时间施肥,土豆施什么肥料等,我在回复电话的同时,也感到农民对我的信任,一年来的汗水没有白流。
总之,科技入户工程的实施,使党的惠民政策得到了落实,农民群众对我们的党更加信任和热爱;科技入户工程使自己有了向农民学习的机会,了解农民的所思所想,为自己开展工作提供了平台;科技入户工作实践,找到了自己的不足,只有不断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术,才能使自己的工作开展的得心应手;科技入户工作加深了与群众的感情,为自己今后的工作更明确了方向;科技入户工作增加了工作动力,自己在实践中会得到更大提高。
农业科技入户示范工程种植业技术工作会议典型发言材料之五
科技入户农民增收致富之路
内蒙古自治区扎赉特旗农业局
扎赉特旗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东北部,隶属兴安盟管辖,是国家产粮大县和国家玉米、大豆优势农产品产区,年农业综合生产能力5亿公斤左右,全旗总面积1.1万平方公里,有耕地370万亩,总人口40万,其中农业人口30万,是以蒙古族为主体,汉族占多数的多民族的旗。
2005年,全国农业科技入户示范工程大豆试点县设在我旗,在部、区专家指导下,在旗委政府大力支持下,经全体专家和技术指导员辛勤努力工作,取得显著成绩,实现了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大豆生产能力增强。全旗示范户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入户率达98%以上,辐射户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入户率达95%以上。全旗示范户大豆平均亩产163.8公斤,比前三年平均亩增产65公斤;辐射户大豆平均亩产126.5公斤,比前三年平均亩增产28.5公斤,并涌现出大豆亩产502斤的高产典型。在科技入户工程的带动下,农民种粮积极性空前高涨,2005年我旗粮豆总产创历史新高,达8.25亿公斤,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达1886元。在工程实施中,我们主要采取了以下做法。
一、加强领导,创建工程运行保障机制
扎赉特旗属少数民族地区,是国家级贫困旗,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农民文化素质和科学种田水平不高,效益偏低。科技入户工程有利于我旗提高科技成果的入户率,对发展粮食生产,提高农民素质,增加农民收入,振兴扎旗经济意义深远。
科技入户工程落户我旗后,旗委、政府高度重视,首先成立了以副旗长任组长的科技入户工程建设领导小组,把此项工程做为兴旗富民的重要举措来抓,出台了《扎赉特旗科技入户示范工程考评办法》,对专家组成员、工作队长、技术指导员、示范户进行全程绩效考评。严格目标管理,旗人民政府与各承担项目乡镇签订了目标管理责任书,旗农业局与技术指导单位、技术指导员、科技示范户层层签订了合同书,对技术人员实行入户包扶责任制,从春到秋,一包到底,责任到人,严把“三关”。第一严把“示范户选择关”,遴选示范户是做好科技入户工作的重要环节,根据示范户选择条件,在农户自愿申报的基础上,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经过民主程序确定,经旗农业局审批后在本村范围内公示后产生,在10乡100个村遴选1000个科技示范户。全年实行动态管理,在工程运行中,春季淘汰不合格示范户269户,并及时进行了增补。第二关严把技术指导员选聘关,按照技术指导员选择标准,从农业系统择优选聘了50名技术指导员,每个技术指导员负责2个村20个示范户。科技入户的核心工作是技术指导员进村入户“面对面”“手把手”进行技术指导,由于我旗地域广阔,乡村距离远,入户指导交通难,50名技术指导员克服重重困难,坐汽车,骑自行车或步行进村入户,兢兢业业,圆满地完成了入户指导工作,示范户的田间地头,常有技术指导员的忙碌身影,他们的工作赢得了示范户一致好评。如推广中心刘复伟同志,在单位既要忙科技入户的信息报道和业务工作,又要入户培训指导。2005年阴雨连绵不断,大豆,水稻,绿豆发病多,他不辞辛苦进村入户到田诊断,为民出谋解忧,及时防治,深受农民欢迎。巴岱乡技术指导员李军同志,在推广垅三栽培技术时,积极带领示范户对播种机进行改装,使之达到垅三技术要求,并带头做除草剂示范,为示范户提供安全品牌的除草剂及合理使用方法,并组织示范户观摩学习。技术指导员齐雪兰,在科技入户工作中急农民之所急,为贫困户捐资1000元购买种子化肥,同时捐助一名失学儿童,重返校园,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提高了科技人员在农民心目中的威望。在全旗科技入户工作中,50名技术指导员将办公地点由办公室搬到田间地头,风雨无阻,人累瘦了,脸晒黑了,都无怨无悔,他们用辛勤的汗水赢得了示范户的交口称赞。第三关是严把垅三高产栽培技术关,深松、深施肥、垄上双行是“垅三”栽培技术的核心,在示范户中全面推广垄三栽培技术,使大豆产量有了显著提高,使我旗传统大豆种植模式发生了深刻的变革。
二、创新工程运行机制,确保科技入户
在科技入户工程中,技术工作实行专家负责制,由专家组制定下发了《扎赉特旗科技入户工程实施方案》结合扎旗自然条件,推介主导品种,把科技入户项目和良种补贴项目结合起来,实现资源整合,项目整合,资金捆绑,技术配套。主推品种由绰尔种业从黑龙江农科院引进原种,用于科技入户工程。共推广垅三栽培技术12万亩;推广种子包衣技术12.7万亩,配方施肥技术5万亩,病虫草害防治技术1.2万亩。针对主导品种,主推技术,由部、区、旗三级专家和技术指导员对全旗科技示范户实行主体培训,首先专家组对技术指导员进行培训,每名技术指导员受训5次以上。部级专家、区级专家多次来扎旗授课。其次是旗里组织专家组送科技下乡,赶科技大集12期,办科技讲座20讲,技术指导员进村入户培训,全旗10个项目乡镇总计办班168期,其中乡级培训21期,村级培训147期,直接培训示范户2050人次,培训带动户6930人次,发放技术资料7760份。第二,实行“三级专家联动”工作机制。由专家确定技术规程和技术路线,实行主体培训,关键农事活动期进行技术把关,一是种子包衣抓住了全苗;二是配方施肥抓出了壮苗;三是精播技术抓出了匀苗,抓出了高产典型。在建核心示范区方面,做到了旗有科技园,乡有示范区,村有示范户。示范户勇于接受新技术、新品种、新成果,成为乡村农民群众科学种田的榜样。绰勒镇示范户张友,在大豆播种时,把带动户领到自己地里,向他们现场传授大豆垄三栽培技术;罕达罕乡示范户王玉彬自己改装播种机,种植70亩垄三栽培示范田,自己做示范牌子,让周围农民观看,通过示范户的带动作用,在全旗的广大农村,掀起了学科技、用科技的热潮。第四提高了科技入户示范工程运行效果,通过一年运行,示范户自我学习接受能力普遍提高,主导品种入户率达98%以上,主推技术入户率达95%,参加培训普遍在5次以上,自我发展能力普遍得到加强,亩产超400斤以上示范户达126户。
三、开展创高产竞赛活动,全方位推进科技入户工作
为了推动示范户科学种田水平,今年我们在1000名科技示范户中广泛开展创高产竞赛活动,评选出高产状元户10户,其中示范户王岩大豆亩产达502斤,创下了内蒙古大豆高产纪录。评选出科技带动典型户10户,试验示范先进户10户,和优秀示范户70户。兑现示范户物化补贴10万元。评选出优秀技术指导员10名,优秀工作队队长3名;向国家推荐优秀技术指导员3名,优秀示范户5名。在开展创高产竞赛活动中,我们还组织技术指导员、示范户、辐射带动户进行现场观摩,全旗共组织大小观摩会8期,与会人员达到700多人,学习交流,促进了技术成果转化。
通过科技入户工程的实施,实现了粮食增产,农民增收的喜人成果,出现了农民争相学科技的热情,争当科技示范户的热门,争创高产典型的热潮。
2006年,我们以“科技入户”为切入点,用科学发展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统领全局,以此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农业技术推广体制创新”为基础,深化“科技入户”的内涵,扩大外延,提高农民科学种田水平,使扎旗农民由“科技入户”到“科技致富”,从科技增收走上“科技兴农”的康庄大道,更好的履行好农业人服务“三农”的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