盼“血脉”快通农村金融体制改革已势在必行
建设新农村,老百姓最盼啥?老家的一位同学说:先富起来最实在,但要富起来,首先要“血脉”通了,这样新农村才能筋骨强壮。
同学说的“血脉”,指的是“钱,以及能借到钱”。在农村,有致富的想法并为之付出努力的人很多。真正想做点事的时候,不少人就卡在“血脉”上了。
为了富起来,这几年,我的那位同学没少折腾。高中毕业后回家务农,养过猪、贩过菜、收过废品……十来年也赚了些钱,但是父母看病、孩子上学,一年忙到头也剩不下多少钱。有人说他不行,他不认:“一是本钱小,二是缺流动资金,急需钱时总会卡壳。”长期以来,把卖粮食禽畜蛋菜的钱存起来,把进城务工经商的钱寄回家———这就是农民的积累。据他说,前年贩菜,如果能有4万元本钱,在菜农处收菜卖到上海,至少能赚6000元。“借?大家水平差不多。有点钱都存了银行,养老、看病、上学,谁家都是一摊子事,到时我要还不上咋办?”“贷?开证明,审查……等贷到手,事也黄了。”
他说的不假。有资料显示,从1999年开始,几大主要商业银行大规模撤并地县以下基层机构,4年达31000家。同时,大量的农村资金通过邮政储蓄、商业银行等多条渠道被“抽”走,从农村倒流出去的资金一年可达6000亿元,信贷对于农村来说成了吸管,只进不出。
平心而论,这几年,中央想了不少办法,打通农民增收致富的“血脉”。从2004年开始连续三年的中央1号文件提及农村金融改革的内容逐年增加,农村信用社改革也效果明显。但农村小额信贷需求量大面广,现阶段很难有效满足。
农村金融体制改革是今年1号文件里一大亮点。文件明确提出大力培育由自然人、企业法人或社团法人发起的小额贷款组织,引导农户发展资金互助组织。据专家说,组建新型农村小额信贷组织资金来源可以是自有资金、捐赠资金或者单一来源的批发资金,但不能吸收社会存款。其资金运用主要限定在对自然人和微小企业发放贷款,不对外投资,贷款利率由借贷双方自由协商,但必须遵循有关法律法规。这等于给了想致富的农民一个筐,大家“闲钱”都可以装进去了。这对于活跃农村金融,遏制农村高利贷作用很大。
“这个办法好,把大家的闲钱集中起来,谁想用钱的时候就能从里面贷。大家知根知底,借不借,大伙说了算,什么时候还,还是大伙说了算。毕竟大家同住一村,钱还是安全的。就是不知道能不能快点做起来?”这位同学说。(于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