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枝“休克”一年开封鲜艳如初
本报长沙3月24日电 今天,在湖南长沙市公证处公证员的见证下,著名科技发明人许连科于去年此日用其新鲜荔枝休克保鲜技术封存的荔枝再次呈现在世人的眼中。记者亲眼所见,这些经过整整一年封存的荔枝,果实饱满,果皮鲜艳。品尝感觉肉质爽脆,保持了鲜荔枝的原有风味,令人啧啧称奇。许连科的创新成果昭示:荔枝保鲜这一百年科技难题,获得了重大突破。丰年果贱伤农,荔农收获痛苦的状况可望彻底改变。
原产于我国的荔枝是种娇贵的水果,享有“一果上市,百果让路”的美誉,也是我国极少数具有国际水果市场竞争力的种类之一。近年全国种植面积近1000万亩,年产量根据丰年和小年不同而达150万吨至250万吨左右,总产量占全世界荔枝总产量的70%以上。荔枝是最不耐贮藏的果品之一。古人云:“其实离本枝一日而变色,二日而香变,三日而味变,四五日外,其色香味尽去矣。”可见荔枝采摘后品质变化之快。正是这种不耐贮藏的特性,使荔枝在输入市场的流通环节中遭遇许多不必要的尴尬。如输入海外欧美市场,海运约40天可能全部烂掉,只能采用价格昂贵的空远;国内陆地运输中需加冰块,徒增运输吨位等等。此外,荔枝的这一特性还使荔枝的后续深加工无法连续展开,更无法发掘这一特色果种的附加值。据统计,我国荔枝每年因腐烂变质而造成的损失占总产量的20%以上。
这种巨大的资源浪费促使各国的科技工作者和荔农对荔枝保鲜技术进行了长期的攻关破译。早在唐代,为满足杨贵妃喜食荔枝之好,我国古人采取的保鲜对策是用紧急传递公文的良驹承担运送荔枝的任务,于是有了“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的名句;时至今日,荔枝保鲜技术有了一些新的进展,但其保鲜期往往也就维持一个多月左右。
许连科多年来奔波在全国各地荔枝产区和相关加工、仓储场地,展开各种现场试验,调试、校证成千上万的参数,最终形成了可保鲜达400天的新鲜荔枝休克保鲜理论及其技术。其理论针对荔枝难以保鲜主要是果实的代谢旺盛,导致果实品质迅速下降,果皮容易变褐和易被微生物侵蚀引起腐烂等原因,改变了传统的生命状态下的保鲜观念,将“休克”定义为“生与死”的“临界点”,形成了一种将果蔬休克在“临界点”状态上保鲜并随时能使其从休克状态复合的新思路;这种理论支撑下的休克保鲜技术,按照常温、低温、冷藏三种方式,分别加入三种复合剂。其中:Pc复合剂具有渗入果实内使各种酶失去活性的作用,导致荔枝果实中的氧化反应停止,进而使荔枝停止呼吸;Pe复合剂具有在荔枝果实表面杀死细菌和吸咐病毒的作用,能有效阻止病菌对荔枝果实的侵犯;Pg复合剂能与荔枝果皮中的单宁物质发生反应,产生红色的单宁化合物,长期保持荔枝果皮红艳不变。当Pc复合剂在确定的时间到达时开始失去活力,荔枝果实中的各种氧化酶又能恢复活性,停止呼吸的荔枝又能从“休克”状态下恢复呼吸,从而达到保鲜功能。
据了解,保鲜剂成本每公斤在0.3元左右,该技术推广后,荔枝的陆路运输成本将因不需冰块等降低50%%以上,出口因可满足海运时间,采用海运成本较之空运将降低70%%以上。更为难得的是该技术的形成,可为荔枝的后期深加工提供全年的货源保证,从而使我国荔枝产业的附加值能获得较大的发掘,为我国荔农带来巨大福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