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三农科教网 中农兴业网团旗下网站

三农科教网

您的位置: 首页 > 科教信息

以“五改三建两提高”为核心以建设生态家园为载体打造绿色生态型社会主义新农村

时间:2009-12-08 来源:  作者:

中共湖北省恩施自治州委湖北省恩施自治州人民政府

  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地处湖北省西南部,总人口384万,所辖8县市均为国家扶贫工作重点县,是近20年来农业部定点扶贫地区,又是湖北省唯一享受西部大开发政策的地区。

  2000年以来,恩施州抓住国家农业部实施生态家园富民计划的契机,成功探索出了“五改三建两提高”生态家园文明新村建设模式,使农村生产力得到快速发展,广大农民群众得到最大实惠,农村面貌发生明显变化。这一模式是中央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具体要求在恩施州的最佳结合和生动实践,被社会广泛誉为“恩施模式”。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湖北省委书记俞正声评价为“现阶段欠发达地区农村发展的新模式”。

  一、这一模式的内涵体现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本要求

  “五改”即,改水:建设安全卫生的饮用水源;改路:通乡村油路,通村组公路,硬化入户路;改厨:开发洁净能源,推广使用沼气和省柴节煤灶,厨房整洁明亮;改厕:厕、圈分离,推广使用以沼气和太阳能为主的洁厕和洗浴方式;改圈:与沼气池建设配套,住房和畜圈相对隔离,适应家庭养殖需要。“三建”即,建池:每户建一口年产气300立方米以上的沼气池;建园:建高效农业产业园,人均高效经济作物、林果面积达1亩以上,小园连成大产业,形成主导特色产业支撑;建家:每户新建或改建一套卫生舒适的生态农居。“两提高”即,提高农村文明程度,配套加强农村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社会事业建设和民主法制建设;提高基层组织战斗力:进一步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这一模式坚持把发展农村生产力放在第一位,“五改”立足于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三建”立足于增加农民收入,“两提高”立足于形成和谐、文明的社会风尚,整体推进农村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

  二、这一模式的具体做法,探索了欠发达地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路子

  恩施州素有“鄂西林海”、“华中药库”、“烟草王国”等美誉,森林覆盖率达67%,具有独特的自然资源优势和良好的地理气候条件以及深厚的民族文化底蕴。长期以来,恩施州属于以农业经济为主导的地区,农村人口占87%。在这样的背景下,发挥优势,探索建设具有区域特色的新型农村,破解“三农”难题,是恩施州近几年来着力解决的问题。正是基于这样一种思考,恩施州明确提出了以“五改三建两提高”为核心,以建设生态家园为载体,打造绿色生态型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发展方略。这一建设模式在具体操作层面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一是坚持以沼气池建设为龙头。由于沼气池建设在推进生态家园文明新村建设过程中具有基础、引导、辐射作用,2003年初,州政府就把建设70万口沼气池写进了《政府工作报告》,制定了2003---2010年建设规划,以此为突破口推进新农村建设。每年都将工作的主要目标列入向全州人民承诺的实事加以落实。对农户建池实行以奖代补的政策,建池农户每户补助1000元。同时每年安排500多个部门、5000多名干部与村、户结对帮扶。从而使沼气池建设每年以近10万口的速度推进,到目前已建成户用沼气池31万口,普及率已达适宜地区农户的44%。随着农村沼气的推广普及,进一步巩固了天保工程和退耕还林工程成果,全州森林覆盖率每年提高1-2个百分点。

  二是坚持不断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十五”期间,恩施州着力解决农村交通、通讯、文化、教育、卫生等基础条件问题。82个乡镇通油路,公路通村率达到80%以上,100%的村通了电并解决了通讯难,90%的村覆盖了广播电视,解决了51万人饮水困难,实现了村村都有卫生室的目标,全面改善了农村学校办学条件,部分学校初步建成了绿色生态校园。同时,农业生产基本条件明显改善。农村人平基本农田达0.62亩,治理水土流失面积达1200平方公里。

  三是坚持发展绿色生态产业和农业循环经济。围绕建设“全国生态家园第一州”的目标,着力建设全国知名的绿色产业基地和特色农产品加工基地,着力建设烟叶、富硒茶、畜牧、特色蔬菜、地道药材和特色干鲜果六大特色农产品基地。依托沼气池建设,推广“猪-沼-果/茶/药”等三位一体生态农业模式,加快产业建设,取得了结构调整和农民增收的双重效应。全州已建成优质烟茶基地100万亩,高效经济林100万亩,特色蔬菜基地100万亩,药材基地100万亩,农产品加工产值达到63亿元,农产品综合商品率达49%。

  四是坚持加强农村基本制度建设。切实加强村级民主政治建设,落实党在农村的各项政策,建立和完善农村基本制度。

  三、这一模式的主要成效,实现了本地区新农村建设的阶段性目标,得到了广大农民的衷心拥护,农村面貌焕然一新

  通过近几年的努力,恩施州目前已有20万农户进行了“五改三建”,700多个村初步建成了生态家园文明新村,经济社会效益显著。一是塑造了新型农民。广大农民摒弃了沿袭千年的传统生活观念和生活方式,安居乐业、追求小康成为广大农民的自觉行动,科学、文明、法治的生活观正在形成;二是促进了城乡协调。农村基础条件的明显改善,生产力逐步发展,农民素质的不断提高,同时全社会广泛参与新农村建设,实现了城乡互动,逾越了城乡生活多年来难以逾越的鸿沟。土风苗韵生态家园,和谐发展文明新村与城市文明相得益彰;三是发展了现代农业。农民素质的提升,现代农业理念的引入,科技含量的增加,使无公害农业和生态农业较快发展,产业化龙头企业不断发展壮大,全州以特色农产品加工为主的重点龙头企业达到30家,已有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标志97个,特色农产品生产已成为恩施州农业经济主要增长点,同时,资源和环境得到有效利用和保护,促进了环境和产业发展良性互动格局的形成;四是增加了农民收入。特色经济的蓬勃发展,资源、成本、劳力的节约,农产品质量的提高,农民务工机会增多,使农民收入实现较快增长。按目前31万口沼气池计算,直接经济价值达到1.1亿元,开源节流年经济效益在1.2亿元以上,农民人平增收40多元。由于这一模式切实维护了农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因此得到了广大农民群众的衷心拥护。农民对以“五改三建两提高”为核心的生态家园建设进行了形象地总结:“吃水不用抬,做饭不烧柴,出门不湿鞋,车子进得来”。

  恩施州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坚持以“五改三建两提高”为核心,配套实施“四大工程”(乡村清洁循环利用工程、农业标准化生产工程、绿色生态校园建设工程、乡村物业管理工程),打造“青山环抱、小桥流水、特色民居、生态家园、文明乡风”的绿色生态型新农村,使人们长久的梦想变为现实。

 

项目网站简介 本网招聘 本网概况 联系我们 会员服务 免责声明 网站地图 投稿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