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入户:现行农技推广体制的重要补充
作者:安徽省阜阳市畜牧局 高永士
我国现行农业技术推广体制经过多年的变革,已经严重不适应现阶段农民对农业技术的需要,特别是管理权下放到乡镇的基层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多数被撤并,人员被分流。乡镇外债高筑,无钱养兵,更无钱打仗。留下的有限人员技术老化,且多数“不务正业”,有的地方出现线断网破人散的局面,服务能力与农民对技术的迫切需求形成强烈反差。
随着我市规模养殖发展迅速,畜牧业正在由过去的“散兵游勇”向规模化发展,农民投入畜牧业的热情高涨。但是,应该看到,多年来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畜牧技术推广机制不活、体系不全、渠道不畅、技术与应用相脱节等问题,已经严重制约着我市畜牧业更快更好地发展。不解决技术推广问题,要实现阜阳畜牧业的快速崛起是不现实的,也是缺乏技术保障的。针对这种情况,必须尽快探索出新形势下适应畜牧业快速发展的技术推广新模式。
为更好地解决技术推广的“棚架”现象,防止我市畜牧业生产大起大落,我局在2004年组织有关人员开展深入调研,走访广大养殖户,历时4个月,探索出一套新时期科技入户工作新模式,概括起来,就是科技入户工作的“6431模式”,即科技入户工
作遵循的六个原则:群众自愿原则、服务为主原则、入户带片原则、互动提高原则、务实为民原则、资源整合原则。四种入户方式:一是电话咨询到户,二是技术指导到户,三是技术培训到户,四是技术承包到户。落实三会制度:重大问题会商制度、定期经验交流制度、技术人员培训提高制度。入户服务的十项任务:品种改良、标准化饲养管理、疫病防治、经营管理、信息服务、示范推广、法制宣传、协调工作、档案管理等。通过一年多的实践,受到了广大养殖场户的热烈欢迎,也取得了很好的社会效果。
科技入户工作,针对的是老问题,推行的是新制度,建立的是新机制,开创的是新局面。所谓针对的是老问题,就是新技术的推广问题,所谓推行的是新机制,它与过去的科技下乡有着明显的不同:一是深度不同,是在过去科技下乡的层面上更深入一步,解决技术推广“最后一公里”和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道坎”的课题。二是服务的对象不同,不再是各级干部或赶集的群众,而是广大养殖户。三是内涵不同,不再是发资料、贴标语,而是综合性的十项服务内容。四是目的不同,既要提高养殖户的科技水平和养殖效益,又要提高科技队伍自身素质;既推广新技术,又要与行业管理紧密结合;既着眼于经济效益,又着眼于产业全面升级。五是追求的效果不同,不再追求一时的轰动效应,而是重在建立一套为民服务的长效性、实效性、快捷性、广泛性的制度和机制。总之,我们是要通过这项制度的推行,通过管理方式和技术推广方式的转变,来实现执政理念的转变,执政方式的转变,执政能力的提高。
为建立科技入户工作的长效机制,我们制定出台了《关于
阜阳市畜牧系统开展科技入户工作的意见》、《阜阳市畜牧系统科技入户实施方案》和《阜阳市畜牧系统科技入户考核评比表彰办法》等7个文件和配套的表格。重点加强了对科技入户工作的领导、宣传、督察通报和评比表彰,对县市区畜牧局出台了指导性措施;对局本身及二级机构采取的是强制性措施,确保工作开展的经费保障,市县两级畜牧技术咨询中心的高效运转。
全市畜牧系统科技入户工作实施一年来,整体工作进展顺利,基本上达到了预想的效果。市及8个县市区畜牧局开通9部热线咨询电话,成立8个咨询服务中心,为养殖户提供技术服务1.7万多人次,提出整改建议和救治方案1.5万余条。全市150名中级职称以上的畜牧技术人员,为500多个养殖场户提供入户指导服务6000多人次;培训人员2.7万人次,同比提高83.3%。印制了科技入户联系卡,编印《科技入户手册》5000份无偿发放到养殖户手中。科技入户工作的开展,使得新的畜牧生产技术推广体系逐渐完善,科学养畜技术得到进一步推广,广大养殖户技术水平得到不同程度提高,畜牧技术人员的实践经验大大增强,密切了技术人员与养殖场户的关系,推进了畜牧业增长方式快速转变,促进了农民增收。
当然,在实施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少数县市区畜牧局主要负责人对科技入户工作的认识有待进一步提高,对科技入户工作经费投入少;部分参与科技入户的人员技术水平偏低,服务能力弱,自觉学习的主动性不够,难以适应养殖场户的生产需要;在入户方式、数量上有待完善,对养殖场户缺乏系统培训;科技入户的材料总结、情况反映少,入户记录不完整等。
今年,我们将采取四项措施推进科技入户工作向纵深发展。一是加强领导,切实提高对科技入户工作重要性的认识。二是激活资源,切实保证科技入户咨询中心的良性运转。三是转变方式,切实提升科技入户的服务效果。从今年起科技入户工作要围绕三个转变,扩大服务范围,提高服务质量,取得入户实效。围绕由散户、小规模户向养殖小区、养殖大户、种畜禽场入户转变,由实用养殖技术的不系统培训向适时培训与系统化培训相结合转变,由原来每人固定联系两个养殖户向每人联系更多的养殖场户转变,建立养殖通讯档案,保证养殖户的问题能随时随地与入户人员取得联系。四是认真落实“三会制度”,加强自身素质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