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农大转抗虫基因741杨通过安全性论证
中国绿色时报讯 最近,河北农业大学申请的“转抗虫基因(BtCry3A)741杨中间试验”通过国家林业局林业生物基因工程安全委员会组织的专家论证。专家要求,中间试验期间应加强对转基因植株的登记、管理和监测。
转抗虫基因741杨是河北农业大学与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合作,用BtCry3A基因构建植物表达载体,通过农杆菌介导转化杂种741杨,获得了11个表达Bt活性毒蛋白的转基因株系。分子生物学检测证明,BtCry3A基因已转入741杨中,并在植株的不同部位表达出毒蛋白活性。经过室内和室外饲虫试验,证明转基因株系对柳蓝叶甲、白杨叶甲和桑天牛具有明显的抗虫性。
受体741杨是一个白杨杂交品种,1974年育成,为基本不飞絮的败育雌株,为栽培种。杂交亲本均为我国乡土树种,适应性广泛,可在毛白杨适生区栽植。多年栽培未发现受体生物安全性问题。受体安全等级为I级。
该项研究获得的转BtCry3A基因的741杨无性系,无论在离体虫试还是在整体虫试中都表现出对主要的杨树蛀干害虫有较高的毒杀作用。由于抗虫Bt基因及卡那霉素标志基因及其表达产物对人畜及非目标害虫无害,也不会对生态环境造成危害,转抗虫基因741杨具有推广应用价值。(王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