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工:一个重要的和谐元素
一叶落知天下秋。同样的道理,一个重要的和谐元素,也能窥见和谐社会的美好画面。近几天,有一则短新闻引起全国各大媒体网站的注意:首个中国农民工满意度报告出炉。浙江日报以《想留在浙江的农民工比例最高》、人民日报以《浙江最易留住农民工》、新华社以《找到家的感觉,浙江比京津更让农民工觉得亲切》的主题予以报道,各大网站纷纷转载了这一消息。
《2006年中国农民工满意度报告》显示:通过对全国5000名农民工进行问卷调查,有一半以上在浙江的农民工愿意在这里长期工作生活,远远高出其他农民工主要输入地省份;在就业培训、工资维权、文化生活、子女教育等方面,农民工对浙江的满意度相对较高。这份农民工满意度报告,是浙江构建和谐社会走在前列的一个很好的佐证,是和谐浙江的一个重要的元素。
农民工满意度,是检测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的“温度计”,是体现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的元素,更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的内容。这个基本判断是极其有道理的。和谐社会以人为本,最终也是通过人来体现的。和谐社会,主要是指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只有人感觉到和谐,社会才是真正的和谐。从这个意义上说,构建和谐社会,就是要让最广大的人民群众过上和谐日子。换言之,愈来愈多的人群感觉到和谐,表明社会和谐度指标愈来愈高。
农民工在中国无疑是一个大群体,总数量达1.2亿,包括他们的亲属子女有几亿之多。特别是当今中国正处在工业化发展阶段,农民工群体的生存发展状况确实有其特殊性的一面。他们在求职、谋生、收入、住房、子女教育、权益维护、财富积累、生活稳定等方面确实处在相对弱势的位置。这些年来,政府、社会、企业方方面面为改善农民工待遇都作了很大的努力,他们的满意度也逐年在提高。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农民工在职业选择、技术培训、工资待遇、权益维护、文化生活、住房条件、子女教育、医疗保险诸方面都会有比较明显的改善,让他们更快融入到城市中来,让他们能更多找到家的感觉,让他们对社会的满意度更快提高,这将是一件多么有意义的大事,可以使几亿人口过上一种安居乐业的和谐生活,这对我们构建和谐社会所产生的作用和意义都是无可估量的。
最大限度地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和谐因素。农民工满意度的提高,无疑是和谐因素的增加,不和谐因素的减少。我们构建和谐社会,就是要这样一个个增加和谐元素,一个个减少不和谐元素,才能日积月累,建成和谐社会的大厦。杭州市背街小巷的改造,惠及近千条小街小巷和几十万普普通通的老百姓,为杭州和谐城市增加了一个重要的元素。绍兴市公办学校对农民工子女一视同仁,在招生、收费等方面实行零门槛,让几十万农民工感觉到和谐社会的温暖。义乌市对近百万外来工实行同城待遇,使外来工和本地居民和谐相处,共同创业。近些年来,和谐的大手笔、和谐的理念、和谐的行为、和谐的故事、和谐的细节愈来愈多,随着一个个和谐元素的增加,和谐社会必将更快走近人们、惠及大众。
尽管这份国内首个农民工满意度报告,调查只涉及部分大中城市,因而还不能说浙江就一定是全国农民工满意度最高的省份。但是外来民工愿意安家浙江,满意度相对比较高,毕竟是一个令人兴奋的消息,对我省构建和谐社会是一个很大的激励和推动。我们只要坚持做下去,大家一起来做,增加更多的和谐因素,就有信心在构建和谐社会方面继续走在全国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