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东平县强力推进农村沼气建设
近年来,东平县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关于农村能源建设工作的方针、政策,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优化资源利用、改善农村生态环境为总目标,始终把农村沼气建设作为一项富民工程、德政工程,牢牢抓在手上,加强领导,加大措施,强化服务,积极推进农村沼气等可再生能源发展,呈现出高速发展的势头。截止目前,全县共建沼气池3200个,已完成“一池三改”600多组。在具体工作中,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
一、切实加强领导,落实责任
近年来,东平县委、县政府始终把发展沼气作为落实科学发展观、增加农民收入的一项重点工作来抓,因地制宜,发挥优势,积极推动农村沼气建设。为加强对这项工作的领导,县政府成立了以分工县长任组长,农业局、发改局主要负责人任副组长,财政、畜牧、爱卫会等有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农业局。各乡镇也成立了相应机构,明确了专人负责,确保了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为深入推进我县农村沼气建设步伐,11月10日,县政府在彭集镇召开了全县沼气池建设(一池三改)工作现场会。县农业、爱卫会、财政等有关部门负责人和农村沼气建设“一池三改”项目示范乡镇的乡镇长、分工乡镇长及示范村的沼气技术员共130余人参加了会议。会前观摩了沙河站镇廖村、彭集镇前刘代村建池现场。分工副县长巩树本代表县政府作了重要讲话,要求全县各级、各有关部门要统一思想,充分认识加快农村沼气项目建设的重要意义,明确任务,强化措施,全力抓好农村沼气建设工作,确保全面完成县政府分配的建设任务。这次会议,对促进全县沼气建设工作的快速发展将起到积极的推进作用。沙河站镇把2006年定为农村“一池三改”建设年,还将“一池三改”建设工程纳入新农村建设总体规划,与建设文明村、发展无公害产业相结合,分步实施,努力打造现代文明、健康的生态家园。工作中,该镇坚持“宣传发动,试点带动,技术推动,服务联动”的指导方针,在廖村、董堂、董寨三个村开展示范,然后在全镇推开,并按照国家扶持、政府奖励与个人出资相结合的方式,积极引导受益户投资、投工、投料,加快了“一池三改”建设进度。到今年底该镇计划建池800组,现已建成并投入使用480个,正在建设124组。彭集镇强化措施,狠抓落实,加快了“一池三改”建设步伐,该镇成立了“一池三改”领导小组,由镇长任组长,分工镇长任副组长,党政办、农业中心、财政中心、农技、水利、兽医站等业务部门及6个办事处总支书记为成员。负责“一池三改”技术指导、技术培训、建设用料的采购等,形成了镇管村、村管户、技术员管池的工作机制,全镇30个农村建设示范村在规划编制、容貌整治等方面,均把“一池三改”作为规划的主要内容和整治的工作重点,同时把“一池三改”情况作为全镇“文明诚信村”和“十星级文明户”的评选条件,目前该镇已有18个村开展了“一池三改”工作,前郑海、岔河门被评为“省级卫生村”,市委、市政府在彭集镇召开了全市“文明生态村”建设现场会,中央统战部还在该镇文明生态村建设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对其“一池三改”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目前全镇建成或启动的有300多户,其中前刘代村已投入使用121户,占计划数的81%。
二、广泛宣传,深入发动
近年来,东平县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网络、报纸等新闻媒体,广泛宣传农村沼气建设的意义和作用。今年,为搞好宣传发动,县农业局定购了《沼气知识挂图》、《生态富民家园》、《沼气使用图册》1200份,从省农业厅购置《生态家园富农家》、《一池三改》光盘30套,发放到全县14个乡镇的有关农户,使生态富民沼气工程家喻户晓,深入人心,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农民群众参与的积极性。
三、明确任务,强化措施
东平县农村沼气建设总的思路是立足我县实际,充分发挥秸杆、畜牧养殖等资源优势,坚持科学规划、集中连片、规模发展的原则。首先在基础较好的乡镇、村建设,以村为实施单位,以农户为建设单元,以沼气池与改厨、改厕、改圈相结合为基本单元进行示范带动,以点带面、全县推开。按照这一总体思路,县政府确定在彭集、沙河站、银山、老湖、大羊五乡镇的14个村组织实施,配套建设8立方沼气池3000组,太阳能暖圈3000个,改厕所3000个,改厨房3000个,建成14个能源生态示范村。为确保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完成建设任务,县沼气建设办公室坚持了“四个必须”。即:必须坚持“一池三改”,必须坚持综合利用,必须坚持与高效农业相结合,必须坚持按照规模化、产业化的思路来建池。为保证建设质量,县沼气建设办公室还制定了沼气日常管理使用规范,做到日常管理和安全使用常识,做到安全施工、安全使用,确保群众人身安全。并从江苏淮安市苏通市政机械有限公司订购了沼液、沼渣出料车,准备每500个池子配备1台,为每个“一池三改”户配置手动出料搅拌器,通过火塞实现人工强制出料和搅拌。各乡镇也都落实了任务,明确了责任,并建立了多元化投资机制,拓宽投资渠道,帮助建池户多方筹集资金、增加投入,保证项目资金的需求。这些措施的制订和落实,将大大提高建池的综合效益,真正让农民得到实惠,让以沼气为纽带的生态家园工程得到迅速发展。
四、加强培训,严把质量
“施工技术是关键,施工队伍是保障”。县农业局与县爱卫会、畜牧局联合在老湖镇焦铺村、沙河站镇廖村、彭集镇前郑海村和前刘代村举办了“一池三改”培训班,让技术干部和农民技术员真正掌握建池技术,做到会规划、会指导、会安装、会启动、会维护。结合科技入户技术讲座,讲授沼气技术20多场次,印发“一池三改”技术资料5000份。目前,全县已获得国家颁布资质证书的技术员55人,组建沼气建设施工队20支。在工程建设中,着重推行了“三包”、“一合同”制度,并在建池现场发放技术规范图纸和说明书3000份,确保建设一个、成功一个、用好一个。沙河站镇廖村农民技术员孙洪春经过钻研,自行研制了10立方沼气池模板一套,成功地为本村建池35个。
五、建章立制,强化质量管理
县沼气建设办公室一是建立了农户沼气建设档案系统,坚持一户一卡,纳入微机管理,确保数据清楚;二是坚持凭证上岗施工制度。凡是沼气施工人员,必须参加县级以上农村能源管理部门组织的技术培训,并取得沼气池施工资质证书后,方可凭证施工;三是严格按照《农村家用水压式沼气池施工操作规程》和《农村庭院能源生态设施标准》进行施工;四是建立严格的质量技术检查验收制度。对每一座新建沼气池(一池三改)都进行严格的验收,验收资料存入沼气建设档案。(东平县农业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