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三农科教网 中农兴业网团旗下网站

三农科教网

您的位置: 首页 > 科教信息

我国农业科技的支撑能力日益增强

时间:2009-12-08 来源:  作者:
作者:梁宝忠

  本网讯:近年来,全国农业科技部门和科技工作者大力实施科技兴农和可持续发展战略,使我国的农业科研创新步伐加快,农业科研硕果累累,成果转化和推广得到加强,人才队伍不断壮大,农业科技整体水平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进一步缩短,农业科技在建设现代农业、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中的支撑能力日益增强。

农业科技人才队伍不断壮大

  近年来,随着科技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我国已形成国家和地方两级比较完备的农业科研体系,中青年科技骨干和学术带头人茁壮成长,试验研究条件不断完善,具备了开展农业基础、应用基础、应用与开发研究和解决农业生产中重大、关键性问题的能力。据统计,截至2005年底,全国地(市)以上的研究与开发机构1144个,其中,国家级57个,省级466个,地(市)级621个;有10个国家重点开放实验室,84个农业部重点开放实验室,91个国家农作物改良中心、分中心,12个农作物区域技术创新中心;全国农业科研机构从业人员9.6万人,科技活动人员5.9万人,其中,具有高级职称的人员1.1万人,具有研究生学历的人员6424人。

农业科技硕果累累

  我国农业科技水平不断提高,现代育种技术已走在世界前列,动物克隆等农业生物技术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信息技术与遥感技术等已开始在我国农业生产中得到应用。

  “十五”期间,我国农业科技工作呈现快速发展的势头,每年获得各类农业科技成果4000多项,在一些领域相继取得重大进展。

  作物种质资源核心种质构建和创新方面,在国际上率先构建了水稻、小麦、大豆三种主要农作物的核心种质;构建了53个永久作图群体;研究发现了400多个重要农艺性状新基因和数量性状位点(QTL);克隆了42个抗病、矮秆和营养高效等重要基因;创制育种材料209份,挖掘新基因12个,通过“后补助”方式选育主要农作物新品种229个,取得成果312项,申请专利56项,建立起各具特色的农业综合试验示范区65个,60%的成果在示范区内推广应用,新增总产值约112亿元,新增利税18.4亿元。

  超级稻研究取得重大突破。通过联合攻关,创制出优异育种材料30余份,育成了28个产量高、米质优、抗性强、株型优的超级稻新品种,百亩示范片平均亩产超700公斤,并研究提出了长江流域、东北地区等区域水稻高效栽培技术。目前超级稻累计推广2亿多亩,增产稻谷250亿斤左右

  转基因抗虫棉及三系杂交棉取得进展。利用转基因方法,先后培育成功的单抗棉铃虫和既抗棉铃虫又抗蚜虫的双抗棉花新品种,处于世界先进水平;采用基因工程和传统杂交技术相结合的方法,首次在国际上选育成功高产量、高纯度、高效率、大规模、低成本、能够直接应用的转双价抗虫基因的三系杂交抗虫棉sGKz8,整体技术水平居国际领先。目前,已有46个抗虫棉品种通过审定,累计推广面积超过1.27亿亩,农民种植抗虫棉可减少农药用量60-80%,减少虫害、提高产量,平均每亩增收节支180-220元,累计增收节支约220多亿元。

  基因工程疫苗和动物克隆技术取得突破。中国农科院哈尔滨兽研所成功研制出抗H5N1禽流感病毒的基因工程灭活疫苗和H5亚型禽流感重组禽痘病毒载体疫苗,为我国乃致国际高致病性禽流感防治发挥了关键作用;另外,在国际上首次成功地研制了安全性更高、使用更方便、成本更低廉的新型高致病性禽流感基因工程疫苗,可同时抗高致病性禽流感和新城疫两种重大病害。山东莱阳农学院的克隆牛,在国际上首次使用了玻璃化超快速冷冻保存技术;中国农业大学成功地克隆了我国第一头体细胞克隆猪;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培育了世界首例成年体细胞克隆山羊。动物体细胞克隆大大加速高产牲畜、优质种畜的迅速扩繁。

  在渔业科研方面,大菱鲆、鲟鱼等苗种的人工繁殖及配套养殖技术的突破,并已形成产业,产生较大的经济效益;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成功研制出的HDPE双浮管升降式深水抗风浪网箱,表现出优良的抗风浪性能,并取得40多项国家专利。

  我国农业科技整体水平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进一步缩短。我国农业科技国际合作与交流不断加强,“十五”以来,利用“948”项目,以最小的投入最快地引进了一大批优良种质资源、先进技术和研究成果,缩短了与先进国家的差距。还在水稻、玉米、小麦、大豆、油菜5大作物上,引进和利用国内外品种资源与育种材料9000多份,创制出新的育种材料50多万份,初步建立起我国主要农作物的遗传育种创新及国际合作交流平台,基本满足了我国中长期粮食安全的需要。

多措并举让农民分享科技成果

  农业科技入户工程把科技送到农民家。从2005年开始,农业部围绕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在全国选择212个试点县深入实施农业科技入户示范工程,近5000位专家和18000多名技术指导员进村入户,手把手、面对面地向农民推广了一批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通过对农民开展主体培训、入户技术指导与服务,培养了近50余万个科技示范户,辐射带动1000万个普通农户。科技示范户的先进实用技术入户率和到位率达到90%以上,与普通农户比较,主要粮食作物亩产增幅10%以上,亩均节约成本30元以上。农业科技入户示范工程的实施,不仅形成了农业科技入户工作的行政推动体系、专家网络体系和技术指导与服务体系,还探索出了科技人员直接到户、良种良法直接到田、技术要领直接到人的农业科技推广新机制,促进了粮食稳定增产、农民持续增收和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提高。

  测土配方施肥行动提高农民科学施肥水平。农业部启动的测土配方施肥行动,大力推进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入户,努力提高了农民科学施肥水平,不仅实现了农业节本增效,还减少了面源污染,保护了生态环境。据统计,中央财政先后投入7亿元,在全国落实测土配方施肥核心示范区面积2.8亿亩,辐射带动2.5亿亩,技术人员进村入户指导16万人次,培训农民4000万人,提高肥料利用率3-5个百分点,亩节本增效25元以上。

  农业科技跨越计划加速农业技术的中试熟化和试验示范。农业部从1999 年开始实施的农业科技跨越计划,截止2005年底,该计划对种植、养殖、农机、生态建设、农产品加工等领域297项核心技术进行了熟化,形成了316套技术规范、操作规程和技术标准,创立优质农产品品牌186个,新增就业岗位4万个,增加就业人数190万人,带动农户2200万户,实现总产值137亿元,新增纯收益20亿元,基本达到了“实施一个项目,熟化一项技术,开发一个产品,创立一个品牌,提升一个企业,致富一方农民”的目标,有力地推进了我国主要农产品质量的改善和市场竞争力的增强。

  多种形式的科技下乡活动让农民得实惠。农业部按照“把工作落到实处,让农民得到实惠”的总体要求,通过部省联动等不同形式开展科技下乡活动,组成多个科技服务小分队,举办科技培训班,捐赠化肥、树苗、沼气太阳灶等农用物资,切实帮助农民解决生产生活实际问题。

  目前,全国农业科技工作者正在神州大地上奏响“把论文写在大地上,把成果送到农户家”的新乐章,广大农民将会分享到农业科技发展所带来的更多实惠。

 

项目网站简介 本网招聘 本网概况 联系我们 会员服务 免责声明 网站地图 投稿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