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业科技入户彰显带动效应
作者:特约记者 董金和
今年,农业部渔业局以促进渔业增效和渔民增收为目标,配合水产健康养殖推进行动的实施,重点在14省共18个县(区)实施了全国渔业科技入户示范工程,组织开展了渔业科技入户“春季行动”和“夏季行动”,带动有关省在130多个县开展了省级试点,地方配套投入资金达3000多万元。据统计,共有7328个养殖示范户承担了示范工程项目,重点推广了9个主导品种和6项主推技术,示范面积达220多万亩,亩均节本增效1000多元,仅春季行动就共举办培训班660期,培训技术指导员和示范户5.08万人次,免费发放各类养殖技术资料5.27万册,编写简报96期,技术入户率达95%以上。总体看来,渔业科技入户工作成效显著,辐射带动效应明显,深受广大渔民群众的欢迎,并成为农业科技入户工程的亮点。
突出“一村一品”,做好良种供应
各示范县结合当地资源优势,按照“一条鱼一个产业,一村一品,一县一色”的发展思路,重点选择农业部提出的8大优势水产品种,特别是出口创汇品种,开展主导产业培植。今年在继续推广河蟹、南美白对虾、罗非鱼、斑点叉尾鱼回等主导品种的基础上,又新增加了乌鳢、黄鳝、黄河鲤等地方特色品种。同时,为确保科技入户工程取得实效,各地都狠抓了优良苗种的供应,提高良种覆盖率。如江苏省宝应县建立了大闸蟹等优质苗种培育基地,长期为广大养殖户提供优质水产苗种;广东阳西县、广西合浦县积极引进健康无病毒虾苗,指导虾农投苗生产。
开展核心示范,推广健康养殖
今年渔业科技入户示范工作要求每个示范县至少创建1个200亩以上的高产高效健康养殖核心示范区,进行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熟化、展示与推广,树立高产高效健康养殖样板水面。各示范县积极响应,江苏宝应县建立15个高效渔业示范园区,面积达6万亩,组织科技示范户在园区内实施“稀、大、高”生态养蟹,效果明显。辽宁省盘山县在以往稻田养蟹的基础上,建立了种养结合示范区,积极推进“大垄双行稻蟹种养新技术”示范与推广。
知识培训前移,技术指导入塘
实用技术知识培训前移,是今年渔业科技入户工作的一个主要特点。各示范县根据渔时,提前给养殖户传授可能遇到的关键技术问题,让他们听得进,用得上,做到实用技术知识早知晓。如广西合浦县在1月份农民还未投苗养殖前就开展系统的科技大培训活动,提高其养殖水平;针对以往虾苗放养结束后,5月份往往容易发生大暴雨的特点,县专家组在4月份就印发了大量对虾雨季养殖技术资料,帮助养殖户采取各种措施,避免雨后出现大疫病,确保了对虾的正常生产。
企业协会参与,共建长效机制对于高投入、高产出、高风险的水产养殖业来说,充分发挥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组织(协会)等在渔业科技入户示范工程中的作用至关重要。各地通过龙头企业(协会)带动、科技推动和“公司(协会)+基地+农户”的模式推广,将分散的渔(农)民组织起来,大大提高了组织化程度,推进了渔业产业化经营。如江苏省宝应县充分发挥宝应湖大闸蟹协会的作用,围绕统一供种、统一技术、统一品牌“三统”经营,抓好科技入户工程,提高组织化程度;广东阳西县、山东乳山县将分散的养殖户组织起来,建立对虾(海参)养殖协会,为全县渔业科技入户工作开展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发展平台。
资金落实到位,物化补贴及时
今年各示范县都将渔业科技入户工程作为当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突破口和切入点,强化配套资金的落实。据不完全统计,在今年国家项目经费未到的情况下,18个示范县主动拿出384万元的启动资金,平均每个示范县达21.33万元。由于前期资金落实到位,使科技示范户及时得到了包括增氧机、投饵机、饲料、渔药、鱼苗等生产资料的物化补贴,确保了当地的渔业科技入户工作得到顺利开展。
做好生产总结,实行科学管理
今年,各示范县借鉴以往经验,着力做好前期生产总结工作,通过总结、分析和研讨,帮助示范户做好生产计划。与此同时,各示范县还主动编印了《养殖日志》,要求每个示范户必须做好《养殖管理日志》的记录,做到“日日记,月月清”,并要求每个月5日以前由技术指导员将每一个示范户的养殖基本参数上报汇总,由县专家组进行统计分析,针对生产情况,合理安排布置当月工作。湖北省渔业科技入户专家组根据湖北养鱼的特点,编印了《养殖日志》、《技术手册》共2万套,分发给科技示范户,受到了省领导的充分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