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入户提升第一产业新高度
作者:赵广飞
在第四届农交会上,我国首次成功发射、回收的“实践八号”首颗航天育种卫星的返回舱,吸引了20多万参观者的目光,由此拉开了继杂交水稻后又一次大规模农业科研联合攻关的序幕。近年来,我国农业科技自主创新能力不断提高,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和应用水平不断增强,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超过48%。我国超级稻研究和示范引领水稻“第三次革命”;高致病性禽流感疫苗研制居国际领先地位;转基因抗虫棉及转基因抗虫三系杂交棉取得重大突破;矮败小麦技术体系突破育种瓶颈;双低超高产高油多抗油菜新品种选育跃上新台阶;杂交大豆研究取得重大进展……一项项农业科技成果,为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促进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为提高农业科技成果的入户率和到位率,建立依靠科技促进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稳定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农业部在认真总结2004年四大粮食作物综合生产能力科技提升行动的做法、运行机制和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推进农业科技入户的工作思路、指导思想、目标原则和工作机制,2005年在全国启动了农业科技入户示范工程,同时印发了《关于推进农业科技入户工作的意见》,到2007年,在全国300个县组织实施了农业科技入户工程,动员组织1000个科研人员、15000名技术指导员参加科技入户工程的有关工作,带动了地方近400个县实施了农业科技入户工程。
科技入户工程实行联席会议制度,形成了部、省和试点县上下联动的工作协调机制。制定了项目管理办法、资金管理办法等制度文件,对专家、技术指导员、科技示范户和示范县进行绩效评价。采取自愿申报、民主评议和张榜公示的方式,在每县遴选1000名科技示范户,每个示范户承担带动周边20个农户的义务。实行专家组技术负责制、技术指导员包户制。以科技示范户为基础,建立示范区。几年来,示范区科技成果大面积推广应用的速度有较大幅度提高,推介的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入户率达100%。2006年,据对水稻36个示范县的科技示范户测产,平均产量为546.3公斤/亩,辐射户的测产平均产量为503.6公斤/亩,非项目区的普通农户的平均产量为463.6公斤/亩。四川省乐山市800个畜牧示范户,2006年母猪年均提供商品猪头数在15.3~19.0头之间,全群饲料利用效率3.8,生猪全期日增重573g,新技术入户率达100%,示范户人均纯收入达2113元。2004年全国种粮十大标兵、河北省正定县朱河村农民张计申说:“现在种地处处讲科学,种麦子免耕,种玉米一穴一粒,施肥要测土配方。”以张计申为代表的种粮大户是新型农民的优秀代表,“讲科学”是他们多年来搞农业生产的最切身感受,他们是发展现代农业急需的科技示范户。
很多人至今还对第四届农交会科技馆中一个白墙青瓦的农家小院记忆犹新。在这个农家小院中,沼气设施一应俱全,洁净温馨。科技入户不仅关照农业生产,更关照农民生活。
早在2001年,农业部在全国范围内实施了“生态家园富民计划”,在建设沼气池的同时改造厨房、厕所、猪圈,把秸秆、粪便、垃圾“三废”变成了燃料、饲料、肥料“三料”,达到了家居净、庭院净、饮水净,实现了生活、生产和生态和谐。如今,全国2000多万农户建起“生态家园”。重庆璧山县近年来发展了1万多口沼气池,“科技入户,让废物变宝,让生活变好!”2007年9月21日,重庆市璧山县农技员宋明在工作日记中这样写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