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丰民和话科技入户
“科技入户不一样,农民种田有胆量;现在种田不用愁,农技干部到田头;施肥打药不要怕,农技干部跟你话;传经送宝到农家,党的政策人人夸”。这是江西省都昌县的老百姓广为流传着的顺口溜。
稻浪滚滚稻香飘的时节,记者跟随农业科技入户工程的专家组来到江西省都昌县,对该县实施的“水稻科技入户工程”进行测产验收。
在土塘镇杨垅村,专家实割测产表明,百亩示范方平均亩产达到515.6公斤,示范户平均亩产比辐射户增产6.3%。专家认为,江西省都昌县水稻科技入户工程取得了显著成绩,晚稻克服了干旱等不利因素,大面积生产比较平衡,特别是中低产田水稻达到了500多公斤的产量实属不易。同时,全县水稻生产技术水平和农民素质也得到了全面提升。
据了解,江西省都昌县自2005年起被列入全国首批农业科技入户工程试点县以来,水稻生产从2004年早稻379.5公斤/亩、晚稻386.7公斤/亩增加到2007年早稻445公斤/亩、晚稻预计480公斤/亩。
都昌县农业局局长周熙恭告诉记者,在实施农业科技入户工程3年来,工作方法一年一个方案,技术一年一个重点,产量一年一个台阶,06年全县水稻单产、面积、总产三超历史,今年早稻单产再创新高,晚稻增产已成定局。
据周熙恭介绍,在推进农业科技入户过程中,为确保先进农业技术在传输过程中不断链、不丢失、不缩水,原汁原味地指导到户、到人、到田,实行了“三个对接”,即每个专家组成员包2个乡镇的20个村委会,对接10个技术指导员,负责主导品种、主推技术、实施方案的制定和全县技术指导员的培训工作,并定期下乡镇进行技术督导和现场技术指导;每个技术指导员包2个村委会,对接20个示范户,带着感情,带着责任,带着技术,带着目标,做到每人每周上户一次,切实帮助示范户解决生产问题;每个示范户包垅坂,与20个辐射户对接,使辐射户的良种、技术到位率达到95%以上。同时,针对“留守”妇女、老年劳动力素质相对较低的情况,在技术操作上实行了操作简便化、技术指标化和语言通俗化,使农民一听就明白,一教就会做,老百姓高兴地说:“科学种好田,少花冤枉钱”。
周熙恭说,农业科技入户的实施不仅实现了粮食增产和农民增收,还为农技干部搭建了工作新平台,使农技干部的工作作风“由浮变沉,由虚到实”,从传统的坐站咨询转变为上门服务、被动服务转变为主动服务、单一服务转变为综合服务、会议讲解转变为现场指导。通过与农民面对面地讲、手把手地教,心连心地谈,田到田地做,干群关系和谐了也更密切了。在路上你随便遇个农民问他:“你都认识哪些干部啊?”他们会笑迎答道:“县里的大官我不认识,只认识农技站的干部,他们为我们办了实事,真是毛主席时代的好干部啊!”
记者随专家组离开江西都昌,来到湖南省醴陵市。在白兔潭镇汆溪村,百亩示范方实测平均亩产达到了536.55公斤,示范户平均亩产比辐射户增产9.04%。
测产现场,一个脸上总是乐呵呵的农民跑前跑后,一会儿帮着把刚割下的水稻归堆,一会儿帮着脱粒,忙得不亦乐乎。示范户邓元告告诉记者,他叫童德才,60岁了,耳朵聋了,是村里的五保户,也是自己的辐射户。
“你为什么选他作为辐射户啊?”
“农村的生活一天比一天好了,但五保户的生活还比较困难,作为示范户就要帮助周边的农民科学种田,都富起来,这样农村就和谐了。再说,他很勤劳,很热心,也很本分,不仅自己种了1.5亩地,还在村里打临时工,大家都很照顾他,谁家有事都找他,一年能挣3000多元呢。”
“我叫陈章云,也是他的辐射户,我虽然不和他在一个村小组,但是我主动愿意作他的辐射户。自从跟了他科学种田,现在用种子少了,用肥料少了,用工也少了,亩产从700斤左右增加到1000多斤,每亩赚200—300多块钱,父辈种地从来没有过这么好的收成。现在就想多学点科学技术,多种些地,要是有10亩地就好了。”
站一旁的湖南省醴陵市农业局局长杨文清说道:“醴陵在科技入户实施过程中,一盘盘光碟播洒着科技兴农的希望,一张张明白纸跳动着科学种田的心声,一本本技术手册传授着科学务农的全新知识,一项项竞赛展示了示范户科技兴粮的动人风采。示范户从不学到想学,从想学到刻苦学,生产由被动转变成了主动,整体科学素质和科学种田能力得到有效提高,成了当地不走的土专家。而技术指导员也练就了口勤、腿勤、眼勤、手勤的本领,在工作中得到了信任,在服务中找到了快乐,在推广中体现了价值。通过实施农业科技入户工程,醴陵市农业综合生产成本比往年降低6.3%,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提高了2.5个百分点。正可谓政通人和国运昌,科技入户谱华章,工程就象及时雨,欢歌笑语满渌江。”
在大家谈致正浓之时,专家组传来喜讯:童德才种的那块地实测亩产517.8公斤!大家都向他树起大拇指,他乐呵呵地说:“好,科技入户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