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大山 引入活力
作者:刘久锋 黄诚克 肖克
———贵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带动效应扫描
走进贵州省开阳县龙岗镇,村民赵德才刚刚修建的新房十分引人注目。看着眼前这栋近200平方米的“洋楼”,谁也想不到几年前赵德才一家居住的房子是如何的低矮破旧。自从儿子和女儿外出打工后,原本经济窘迫的赵家生活开始逐渐好转。如今,靠着儿女在外打工寄回来的钱,赵家养了10多头猪,并买来农用车跑起了运输,成了村里的富裕户。
“一人打工,全家脱贫”。赵德才一家是贵州省实施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真实写照。
有序输出:架构向外转移桥梁
1986年,来自黔北边远山区正安县的300名农村妇女也许没有料到,她们外出务工的经历竟然开创了贵州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新起点。当年,这300名“娘子军”在当地政府的组织下南下广东番禺打工,拉开了贵州省大规模农村劳动力有序转移就业的帷幕。到2005年底,贵州省已成功实现转移就业农村劳动力500多万人,约占全省农村劳动力总数的25%,劳务输出总收入达500多亿元。
近年来,贵州省各级党委、政府都把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作为推动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来抓,全省各地、各部门对限制农民工转移就业的歧视性规定和不合理收费进行了认真清理,共取消31项不合理收费,简化了跨地区和进城就业手续。
为实现劳动力资源优势互补,贵州省还积极与泛珠三角区域和长三角区域发展劳务合作,加强区域间劳动力市场信息沟通,开展结对子、建基地、签订定向培训协议、定点招工协议等多种形式的合作。贵州省劳动保障厅在东莞、深圳、上海建立了3个劳务管理机构,部分市(州、地)和县的劳动保障部门也在沿海及经济较发达地区建立了劳务管理工作机构。
技能培训:开启就业大门的金钥匙
“如果没有政府组织的技能培训,也许我还在地里玩泥巴。”说起自己的务工经历,如今在广东始兴县一家电子厂担任人事主管的都匀市小围寨镇农民罗琳很庆幸。2003年,罗琳在贵州省劳动力资源开发培训中心接受相关技能培训后,被输送到了广东始兴县,很快就被这家电子厂录用并委以重任。
在贵州省农村劳动力文化素质整体偏低的前提下,要实现从“单纯凭力气干活”到主要靠技术吃饭的转变,技能培训是关键。2001年以来,贵州省采取定点、订单、定向培训等方式,对农村劳动力转移开展技能培训。
根据企业和用工单位需要,贵州省开展了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和引导性培训,使其转移就业率和稳定率分别在85%和90%以上。此外,结合当地城市建设、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等,贵州省各地还开展了各具特色的建筑安装、家政、采矿、食品加工、旅游等数十个专业培训,就地安置了大量农村劳动力。在做好就地转移的同时,各培训部门还主动与省外用工单位联系,争取订单培训。到目前为止,贵州省已建立扶贫系统教学点70余个,“阳光工程”培训教学点120多个,一个辐射全省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网络体系已基本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