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部关于开展春耕生产科技服务情况新闻发布会
农业部4月25日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开展春耕生产科技服务有关情况,并答记者问
4月25日下午3时,农业部举行“定时定点”新闻发布会。农业部科技教育司杨雄年副司长向媒体介绍农业部开展春耕生产科技服务有关情况,并答记者问。
王正谱:女士们、先生们,新闻界的朋友们,大家下午好。欢迎大家参加农业部2008年第二场定时定点新闻发布会。今天的发布会是我第一次主持,没有什么经验,如果有什么做得不妥的地方,也请大家原谅。2008-04-25 14:57:54
王正谱:今天发布会的主题是科技闹春耕,全力保收成。大家都知道,当前正值春耕生产的关键时期,农业部在抓紧落实一系列强农惠农政策的同时,特别强调要突出技术指导服务,广泛发动农业技术推广队伍以及科研教育单位参与春耕生产。为了使社会公众和新闻媒体有一个全面了解,今天我们邀请了农业部科技教育司杨雄年副司长、科技入户工程大豆首席专家韩天富研究员、安徽省萧县农技推广中心植保站副站长宋爱影高级农技师,向大家介绍农业部开展春耕生产科技服务的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首先请杨雄年副司长向大家介绍有关情况。2008-04-25 14:58:58
杨雄年:女士们、先生们、新闻界的朋友们,大家好!2008-04-25 14:59:27
杨雄年:当前,正是春耕生产的关键时期,中央的一系列强农惠农政策,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农民的种粮积极性。各地反映,广大农民迫切希望得到科技方面的指导和服务。农业部党组在抓紧落实中央政策的同时,特别重视技术指导服务,广泛发动农业科研、教育、推广单位的专家和技术人员,深入一线开展春耕生产技术服务,帮助农民解决实际问题,确保今年有个好收成。下面,我就农业部组织开展春耕生产科技服务情况向大家作一介绍:2008-04-25 14:59:43
杨雄年:全国农业系统认真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及国务院农业和粮食生产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精神,采取了一系列更加直接、更加有效的措施,扎实做好农业科技服务工作。截至目前,发动了近6万名专家教授和100万名基层农技人员进村入户、深入田间地头开展科技服务,指导农民春耕生产,共培训农民1亿多人次,发放科技资料和技术明白纸1亿多张。2008-04-25 15:00:13
杨雄年:主要措施是:一、加强组织,广泛发动。今年2月份以来,我部启动了全国农业抗灾减灾和春耕生产科技进村入户行动,各地快速响应,广大农业科技人员积极参与,形成合力。如,山西省组织开展农业科技进村入户万人行动;河北省成立农业咨询委员会和各类专家顾问组。2008-04-25 15:00:30
杨雄年:二、集成技术,制定方案。通过专家科技会商,形成分作物、分区域的技术指导方案;推介发布了80个主导品种和50项主推技术,制作科技光盘3万套和图书资料2万套;联合中组部全国远程办,在全国30多万个村开展远程技术培训,每天1小时,重点讲解农业灾后重建和春耕生产的技术措施;组织各级专家研究编制了200项轻简、实用的技术明白纸,目前已印制30万张分送各地供基层农技人员和广大农民使用。各地围绕主导产业推介发布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制定分作物的技术指导方案。2008-04-25 15:01:11
杨雄年:如,安徽省围绕11个主导产业,重点推广59项主推技术;甘肃省及时下发农业科技人员下乡指导春耕生产科技行动方案。山东省农科院印发了农业科技服务行动方案。2008-04-25 15:01:25
杨雄年:三、进村入户,强化指导。农业部先后共派出200多个专家组,分赴各地进行技术指导,并提前启动科技入户工程和新型农民科技培训项目,组织科技人员深入生产一线,“手把手,面对面”地解决生产中的技术难题。我们前一段时间对一万户农民进行了问卷调查,有66%的农民反映,“手把手、面对面”是他们学习技术的最好方法。2008-04-25 15:01:55
杨雄年:山西省启动了“农业科技进村入户万人行动”,组织200名首席专家和1万多名科技人员,深入农村开展科技服务,共举办各类培训班3000多期,累计培训农民300万人次;安徽省实施农业春季生产科技行动,组织5万多名农业科技人员,培训农民100万人次,发放科技资料和技术明白纸160多万份,举办广播电视讲座1000多场次;贵州省组织近万名农业科技人员,以小分队形式,深入生产第一线开展科技服务工作,共举办培训班近4500期,培训和指导农民44万人次。2008-04-25 15:03:58
杨雄年:四、落实资金,保障技术到位。我部商财政部提前拨付了部分项目资金,引导广大科技人员开展农业关键技术研究与集成,各地也加大了科技服务的资金保障力度,鼓励科技人员深入生产一线,加强技术的推广与应用。吉林省投入3500万元,用于开展五项技术推广补贴;甘肃省投入5000万元,采取科技入户的模式推广玉米覆膜等技术;山西省3000多万元对科技人员下乡进行补贴;山东省投入6000万元用于重大农业技术创新、新型农民培训和农业技术推广等三大工程。2008-04-25 15:04:16
杨雄年:总的来看,今年的春耕生产科技服务工作有以下特点:一是行动早。1月3日,我部就在安徽启动了全国送科技下乡工作;面对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全国农业科教系统及时应对,组织抗灾救灾和恢复生产;同时,未雨绸缪,采取一系列技术措施服务春耕生产。2008-04-25 15:04:53
杨雄年:二是范围广。通过政府引导和项目带动,参加科技服务的科技人员人数比往年更多,覆盖区域更广,服务的产业更全,技术到位率更高。2008-04-25 15:05:09
杨雄年:三是机制活。通过深入探索,逐步形成应对突发灾害的科技服务快速响应机制、科技人员服务生产的组织调度机制、解决产业问题的科技会商机制以及科技进村入户的长效机制。2008-04-25 15:05:22
杨雄年:四是广受欢迎。很多农民反映,中央政策好,科技人员来了,我们种地没什么愁的了;专家教授们反映,能够深入一线参加科技服务工作,看到农民满意的微笑,觉得非常满足,有了很强的成就感,同时更加明确了今后科研工作方向;技术指导人员反映,政府重视农业技术推广工作,他们的作用得到发挥,才能得到施展,他们非常满意。2008-04-25 15:05:44
杨雄年:前两天,我部召开会议,隆重表彰了10名中华英才奖获奖人员,同时召开了农业部第八届科学技术委员会成立大会。回良玉副总理和孙政才部长对农业科技工作作出了新的指示,要求创新农业科技体系,形成推进农业科技进步的强大合力。下一步,我们将按照领导的指示,对农业科技服务工作进行再动员、再部署、再落实,为春耕备耕乃至全年的农业生产提供科技支撑。2008-04-25 15:06:11
杨雄年:一要继续制定分作物、分区域、分人群的技术方案和明白纸,指导春耕生产工作。我们拟在网上建立统一规范的技术明白纸数据库,制定分品种、分区域的技术明白纸基本模板,供各地制定明白纸时参考。2008-04-25 15:06:50
杨雄年:二要继续多渠道、多形式地开展技术指导服务。要以项目为依托,全面发动农业科教系统投身科技进村入户工作,深入一线开展手把手、面对面的技术指导,帮助农民解决生产中的技术难题。要丰富技术指导形式,充分利用各种媒体、科技直通车、农民科技书屋、农业远程培训等手段,开展技术培训和服务。2008-04-25 15:07:12
杨雄年:三要继续总结和完善机制,通过加强领导、完善机制、加大投入、出台政策,推进形成统一的科技支撑服务体系、统一的专家队伍、统一的产业技术方案、统一的信息网络,推动各类科技资源的有效聚集,形成科技服务农业生产的强大合力。2008-04-25 15:07:45
杨雄年:四要强化预警分析和技术储备。面对农业生产不确定性因素增多,尤其是气候多变、病虫草害频发等实际情况,在总结抗击雨雪冰冻灾害经验的基础上,我们将探索构建应对突发农业灾害的科技服务快速响应机制。充分依托产业技术体系、科技入户专家体系,及时监测疫情、灾情,强化预警技术分析,开展关键技术研究、集成、试验和示范,提前做好技术储备。2008-04-25 15:08:05
杨雄年:我的介绍就到这里。谢谢大家。2008-04-25 15:09:09
王正谱:下面请记者朋友围绕今天发布会的主题进行提问。2008-04-25 15:09:36
中央电视台农业频道记者:请问杨司长,咱们国家发展现代农业,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需要一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而且党的十七大报告当中也强调,要注重发挥亿万农民的主导作用。请问杨司长,当前我国农民素质的整体状况如何?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力又是什么样的情况?谢谢。2008-04-25 15:09:45
杨雄年:很高兴回答你的问题。评价农民的素质,现在通行的做法包括三方面的评价:一是身体素质,一是文化素质,还有一个科技素质。随着中央一系列惠农强农政策的出台,包括发展农村教育、农村合作医疗、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程实施,还有农村劳动力转移阳光工程的实施,农技入户项目的实施,都有力地推动了农民素质的提高。2008-04-25 15:10:49
杨雄年:但是,从整体上看,我们国家的农民素质还不是很乐观,主要表现在几个方面:一是与城镇人口相比,农民受教育的程度整体偏低,我们通过调查,反映出我国农民平均受教育的年限是7.8年,主要是初中、小学文化程度占70%以上,高中文化的大概占16.8%,比例不是很高。另外跟城镇的人口相比,城镇受教育程度平均在11年,这反映出农村基础文化教育还任重而道远。2008-04-25 15:12:23
杨雄年:二是从农业水平和技术情况来看,我们的科技素质还不是很高。近期我们进行调查,有这样几个数字,一年之内接受过一次科技培训的农民不足三分之一,接受过三次以上的技术培训的农民不足3%,科技培训的覆盖面很小,农民科技素质的掌握还是不高的。外出务工的农民受教育的程度相对高一些,我们做过分析,大概是8.3年,因为相对年轻一点,受教育多一些。2008-04-25 15:13:21
杨雄年:但是,这些农民虽然受教育程度高一些,但是寻找工作的过程当中,也感觉到有一些不足,而且培训很少。2007年,我们对外出就业的农村劳动力进行调查,经过培训的占到外出就业劳动力的19.2%,不到20%,大部分是没有经过培训就出去了,到城镇中从事二三产业,所以还有很大的差距。2008-04-25 15:13:55
杨雄年:关于从事农业生产的这部分劳动力的素质状况,随着农村劳动力转移加快,农村劳动力的素质,我们做了一个判断,总体上看是结构性下降。主要表现在:一是年龄结构上,留乡务农的农民,老年多,根据固定观察点的系统调查,2004年到2006年,留乡务农的农民劳动力,平均年龄在49岁以上,其中从事农业为主的劳动力,平均年龄在45岁以上。2008-04-25 15:14:34
杨雄年:二是性别结构上,留乡务农的劳动力当中,以妇女同志居多,外出打工的农民当中,有65.8%是男性,34.2%的是女性。三是文化结构上,留乡劳动力当中,有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只占到8%左右,从事农业为主的劳动力只有5%。农村劳动力存在文化程度偏低,不利于新知识、新技术的接受和学习。2008-04-25 15:16:25
杨雄年:在科技素质上,留乡农民的科技种养水平也没有问题。抽样调查表明,知道两种化肥农药经过主要技术的基本知识和技能的农民大概有30%左右,另外有11.7%的农民,还不能正确处理养殖过程当中的最常见的捷径。加大农民培训力度也是我们今后工作的一个重点,要通过培训,提高农民的素质。2008-04-25 15:17:07
中国新闻社记者:我的问题是,据联合国粮农组织预测,2030年在新增长的粮食中将有20%来自于新开垦的耕地,10%来自于更密集型的种植,剩余的70%将来自于单产的增加,您认为未来满足中国人口增长粮食的需求主要靠什么?谢谢。2008-04-25 15:19:17
杨雄年:应该说,人多地少,资源约束,是我们国家的基本国情。随着我们国家工业化和城镇化速度加快,耕地的保护难度加大,大家都知道,18亿亩的红线,要保护,现在难度很大。同时,耕地的后备资源有点少。所以目前的情况下,要满足我们国家人口增长对粮食的需求,靠扩大面积来解决,我们觉得不太现实,跟刚才您谈到的粮农组织的观点是一致的。只有通过科技进步,通过提高单产是最有效的途径。2008-04-25 15:19:39
杨雄年:科技提高单产是几个方面,一是加强自主创新,寻求技术上的突破。现在技术突破是很大的压力,我们是从90年开始,花了十多年的时间,这方面已经取得突破,产量在一定面积上可以达到800公斤,全国水稻平均产量是一个很大的进步,包括生物技术等方面,需要通过自主创新,来争取突破。这是首要的。二是要提高劳动力的文化素质,因为劳动者的科学技术的接受和要领的掌握、技术的到位是非常关键的,要进一步加大劳动力的培训。2008-04-25 15:20:03
杨雄年:三是加快科技成果的转换应用和大面积推动的步伐,我们已经采取了一些措施,推广的速度要加快,工作的覆盖面还比较小,今后在提高粮食产量当中可能要进一步加大这方面的工作力度。2008-04-25 15:20:25
经济日报记者:围绕近来搞的农业科技推广服务工作,问韩天富研究员两个问题,刚才杨司长讲话中提到,参加了农业科技推广服务工作之后,很多专家教授反映,能够深入一线,有很强的成就感,同时也更加明确了今后的科研工作方向。请问韩天富研究员,作为国家级科研院所的专家,您觉得参与农业科技推广工作,对您平日里的科研工作有怎样的帮助?同时,您认为农业科技专家教授从事这样的科技推广工作还面临着哪些困难?2008-04-25 15:20:41
韩天富:很高兴有这样的机会,跟我们的新闻界的朋友谈一些从事科技推广工作的体会。刚才王正谱同志讲,他是头一次主持这样的新闻发布会,我是头一次参加新闻发布会,我希望今后有更多的机会反映科技人员的心声。2004年,我被任命为农业部四大粮食作物综合生产能力提升行动的首批专家,2005年科技入户工程启动的时候,我又被任命为农业部科技入户工程大豆首席专家。2008-04-25 15:21:11
韩天富:当时我们从事这项工作出来,我们周围的同事有一个疑问,博士、研究员博导,每天跟农民打交道,从事科技推广工作,是不是有一些大材小用呢?我自己也担心,经常下乡,跟农民打交道,会不会影响我们科研工作呢?会不会降低我们的水平呢?经过几年的工作,我深深感觉到,作为中央级的公益性的科研单位,从事农业科研推广工作,为社会服务,不仅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而且是我们了解生产需求、调整科研方向,实现自身价值的良好机会。2008-04-25 15:23:01
韩天富:我想,在这几年当中,至少在几个方面有深入的体会和收获:一是找到了用武之地,科研工作最终目的是要实现转化,为农民服务,这些年我们得到了这样的机会,我们感觉到自己是有用的,对社会有贡献,对自己的工作有荣誉感、自豪感。2006年底内蒙古的宣传部委托他们的技术专人给我送来了一个锦旗,上面写着“科技创高产,入户暖人心”,虽然我得过很多奖,这是我最高的褒奖,得到了农民朋友的承认。2008-04-25 15:23:40
韩天富:二是科技入户工程使我们进一步明确了方向。以前我们科研人员要花很多很多时间写申请书,写汇报,我们跟上面要钱。通过科技入户工作之后,是面向生产实践找科技,使我们的方向更加明确,更加有针对性。我们从事大豆工作,我们在黄渤海的北部地区先发动,虽然我们有很多品种,但是推广不出去。从事科技入户工作以来,我们到各地考察,在北部地区,发现农民非常需要节本的、抗旱的品种,这个地方大豆品种的力量很薄弱,三年以前,我们就在内蒙古的干河农场建立了一种基地,那一年我们根据那个地方给予的工作,很快就有针对主产区的品种,这些品种出来之后,农民自然就会接受,推广面积很大。2008-04-25 15:27:26
韩天富:另外我们实验室的工作内容也发生了改变,紧密围绕生产实践来开展工作,我们现在又在宣传农业部搞的产业技术体系的专家,我们不仅把自己的感受用在自己的科研当中,而且把对生产的需求,对农民的需求,贯彻到体系的建设上。2008-04-25 15:28:02
韩天富:三是找到了科研成果的去处,提高了科研成果的转化率。我们国家科研和推广体系是分开的,科研人员搞科研,推广人员搞推广,中间隔了一层,现在从事科技部工作以后,实际上是科技成果的创造者直接从事推广工作,可以把原汁原味的技术传授给农民,另外是他自己的成果,有很大的积极性。我们也缩短了距离,使科研成果的创造者跟农民零距离接触,效率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加快了成果推广的速度。2008-04-25 15:28:21
韩天富:四是通过科技服务工作,建立了一种科研成果的研发到推广的网络,也是一种人脉关系。在全国的主产区,凡是有大豆主产区的地方,都有我的朋友,有当地的官员,有基层的领导,还有各个地方的专家,有技术指导员,也有农民。我还有一个故事,2000年的时候,我到内蒙古一个很偏远的地方去,停下来看农民的地,农民看到我以后,居然认识我,说你是韩老师吗?我很惊诧,你怎么知道?他说发的材料里有你的照片,农民在很偏远的地方都认识我,我就感觉到我的朋友遍天下。通过这样的网络,科研成果很快地推广开,这样的网络对今后的科研成果有非常大的好处。2008-04-25 15:28:49
韩天富:五是提高了在同行中在我们单位的地位,这些年来,农业部非常重视农业推广工作,我所在的中国农科院作物科学研究所也非常重视推广工作。在农业科技入户的专家当中,我们所有三位,每年我们所都给予支持。今年前不久在我们所的年终考评上,所里还专门给我们三个人每人一万块钱的奖励。本人在去年的时候,在科技入户工作中,有一些成绩,被评为全国农业科技推广标兵。能够体现自己的价值,我们的工作得到承认了,这是很快乐、很幸福的事情。2008-04-25 15:29:18
韩天富:目前,我们的科研人员,特别是中央级的科研单位的科研人员,从事科技入户推广工作有什么困难呢?一是科研推广工作如何与目前的考评体系相衔接的问题。你要晋升,都要拿论文等等科研成果的数量和质量来作为指标,如何把社会的贡献作为我们衡量科技人员水平的高低和指标呢?还需要新的措施。科研推广的经费还相当缺。2008-04-25 15:30:11
韩天富:另外还有工作机制的问题,很多有成果的科研人员,不知道在什么地方通过什么方式向谁来推广,推广体系当中还有很多障碍,还需要克服。我们在工作中感觉到,科技入户工程是这样一项非常好的把科研成果和生产技术结合起来的方法,希望国家对科技入户工程给予更大的支持,在全国科研体系当中推广开来,发挥更大的作用。2008-04-25 15:31:02
农民日报记者:我们了解到,目前广泛农民迫切需要科技,但是推广队伍不稳、保障不力等问题,请问您,您作为基层农技推广人员以及科技入户的技术指导员,是如何为农民开展技术服务的?还有,您认为当前基层农技推广工作还有哪些方面需要强化?谢谢。2008-04-25 15:31:42
宋爱影:各位先生、各位女士,大家下午好。我来自安徽省萧县,我在萧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植保站工作,我负责全县农作物病虫害的预测预报工作。科技入户在我们萧县实施已经有四年的时间了,我作为一名技术指导员,承担两个行政村二十个科技示范户的指导工作,去年的科技入户实践中,我主要通过以下几种方式为农民提供服务。2008-04-25 15:32:36
宋爱影:第一,通过到村开培训会。培训会有时候是利用农民大会在村委会院子里或者小学校里对全体村民进行科技培训,更多的时候,在居委会对示范户进行技术宣传。第二,科技入户,技术指导员要到各个示范户的田中调查情况,根据各种作物的长势和品种进行分户指导方案,对症下药,进行指导。2008-04-25 15:33:18
宋爱影:第三,到村民的家中,与村民聊天,聊聊家常话,通过这种方式宣传技术。第四,农忙时,坚持天天到村指导。科技入户2005年2月份开始的,小麦秋种技术没有指导他们就种下去了,我们那边在技术方面一般还是沿袭传统的做法,存在很多与科技入户推广不相符合的习惯。比如说所有的肥料全部都倒进去,这叫一炮轰,另外有时候撒播,有时候行距小,达不到技术要求规范。针对这种情况,2005年秋种的10月上旬、中旬220多天的时间,我坚持天天到村,我印象比较深刻,那时候工作很简单,因为是第一年科技入户的秋种,老百姓传统种田的思想根深蒂固,一时改变不过来,我就强化示范户的思想工作,叫示范户起带动作用。2008-04-25 15:35:39
宋爱影:我跟他们联系,现在不能耕地,再过几天,推到10月15号或者10月20日再种,我费了好大的劲,才把这一个村的小麦秋种技术全部落实到位。这个工作做得比较艰苦。那一年的效果很好。全村120家,实行测土配方施肥、氮肥后移等技术,落实得比较到位,效果比较好,示范户的小麦单产都普遍大幅度提升。这几年的秋种比较顺利了,我就不用费劲推广秋种技术了。2008-04-25 15:36:57
宋爱影:科技入户工程、农民培训和安徽省的小麦高产攻关一块儿实施的,我是科技入户的技术指导员,同时也是其他项目的技术指导员,每个村都建了科技书屋,把书放在村委会办公室里,大家可以到村委会翻翻农业科技书,有挂图和资料。2008-04-25 15:37:59
宋爱影:下一种形式,我是植保站的,负责病虫测报,要掌握全县病虫草的发生情况,把我的工作和科技入户有机地结合起来,我发布病虫情报,扩大了范围,同时发给农民,指导全县病虫草防治工作的开展。2008-04-25 15:38:55
宋爱影:还有一种形式,用电话联系的方式,每个示范户家里都有电话,我把我的手机号留给示范户。有的示范户吴永风是年轻人,很感兴趣,家里种了十来亩小麦,同时还经营农资,遇到小麦生产的问题,或者经营上有什么疑问,都打我的手机给我,今天我到这里来,还给我打了两个电话,是电话联系的方式。通过这几种形式,为农民服务。2008-04-25 15:39:14
宋爱影:第二个问题,如何加强基层推广工作。我个人作为技术指导员的个人意见,说得不一定正确,请大家提出批评意见。2008-04-25 15:39:48
宋爱影:第一,建立农技推广的长效机制。现在我们县对基层农技人员的改革,大局已定,把基层农技站的管理已经收回来了,之所以顺利收回,也是因为我们科技入户工作干的好,我们县被评为科技入户样板县,领导比较满意,他认为农技科技入户的这种形式比较好,农技人员的作用还是很大的,乡镇农技人员应该专心地干业务。以前他们想农技人员就是干乡镇的工作,就是搞其他的一些工作,本职工作基本上都废弃了,现在可以把这些人员都充分地利用起来,这几年刚刚收回,具体的工作还没有开展。充分利用县乡两级的农业技术推广人员,扩大推广技术,建立村村通的推广网络。2008-04-25 15:40:09
宋爱影:现在系统建设有一个叫做“村村通”工程,我们农业技术推广也需要“村村通”,建立“村村通”的推广网络。2008-04-25 15:40:49
宋爱影:对农技人员还要加强管理,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引进竞争激励机制,充分调动农技人员的积极性、创造性。同时,在我们实际工作当中,我的业务知识相对于农民的需求来讲太少太少,我下去之后,其中一户农民问我,能不能帮我把沼气池建起来?那个沼气池挺好,这个我无能为力,回去之后,我向能源办的同志反映,我们能源办的同志帮他实现了愿望。我认为,我的知识跟不上时代的要求,农村的大舞台需要的知识是多个方面的,我们的知识太有限了,需要加强业务知识的培训,加快知识的更新,这样才能跟上新农村建设的步伐。2008-04-25 15:41:46
宋爱影:第二,要丰富服务内容和内涵。现在小麦科技入户,我们已经做到了一点,由小麦科技入户逐步向玉米、大豆和其他的粮食作物技术指导延伸。由示范乡镇向非示范乡镇技术指导延伸。我们搞科技入户是10个乡镇,我们下一步是要把全县23个乡镇都要搞起来。由单纯的技术指导向现在的新农村建设,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和农业化经营方面来指导。2008-04-25 15:42:17
宋爱影:第三,要加强农技推广面上的工作。我认为,我们的示范户是一个点,带动户和农户是一个面,点上的工作要做细、做深、做透。现在农村分散自主经营,农村劳动力比较分散,各干各的事,碰面很少,对技术的传播和推广起到了一定的制约作用。我想,还应该加强技术在全体农户当中的推广,这样才能实现农业科技入户的最终目的。2008-04-25 15:43:09
宋爱影:第四,希望通过政府的正确引导和鼓励,加速农村土地流转,加速产业化进程,让我们农技人员在产业化种植、规模化种植的大舞台上更加发挥我们农技人员的作用。2008-04-25 15:43:30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经济之声记者:最近大家对国际粮食安全问题非常关注,请问中国是不是存在粮食问题?我国粮食生产的状况怎么样?最近各类商品涨价都比较厉害,很多老百姓也想问下一步粮食会不会涨价。2008-04-25 15:45:20
王正谱:这个问题确实是很重要的问题,也是当前矛盾突出的问题,如果要全面了解我们国家现在粮食的供求情况,包括我们国家粮食的生产和供给、粮食的储备、粮食的需求以及粮食价格的情况,会后请我们新闻办的同志帮你们联系这方面的主管部门,给你一个比较完美的回答。2008-04-25 15:45:52
人民日报记者:我这个问题要问一下杨司长关于农技推广和技术转化的问题。目前我国每年有大约三千以上的科技成果,转化率只有30%到40%,尤其是农技推广这一块,刚才宋爱影也讲了,我们存在最后一公里的情况,对于这个情况您怎么看?针对这些情况,农业部将采取哪些措施,提高我们科技成果的转化以及入户?2008-04-25 15:46:19
杨雄年:科技成果转化是一个老问题,在我们国家是普遍性的问题。我们在国外访问的时候,很多发达国家,我们问他们这个问题,他们的转化率到底有多高。跟他们的交流过程当中,大家不太明白这个概念,有什么转化的问题?他们认为,成果研究就是用来转化,不用就不要研究了,但是我们国家有这样的问题,刚才说30%左右。2008-04-25 15:48:47
杨雄年:出现这个问题的原因有几个方面,一是科研和生产脱节,这也是多年来力求解决但是没有根本解决的问题。这跟科研的选题和立项有很大的关系,选题和立项的时候,根据专家的论证,手里掌握的材料和一些工作来选题,通过科技入户发现问题,带回来研究,这样的话,转化率会很高。2008-04-25 15:50:46
杨雄年:另外,在成果奖励和科技人员的绩效评价方面,比较重视论文,对论文是不是解决实际问题关心得不多。二是大家急功近利,短期行为比较多,因为科研时间比较短,短期拿出成果,造成成果成熟度不够,还有一些成果根本就转化不了。2008-04-25 15:51:17
杨雄年:三是科研、教育、培训和推广的几套体系互相之间协作不够,上中下游衔接不紧密,所以新技术很难传授到农民手中,互相之间沟通很少。队伍推广能力也在弱化,致使“最后一公里”的问题非常突出。2008-04-25 15:51:38
杨雄年:我们现在已经采取了一些措施,去年年底农业部和财政部启动了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工作,这个体系建设思路上与现在科研组织的方式有很大的变化,我们以产品为单元,一个作物一个作物的,以产业为主线,从生产到销售一条链,解决链条当中每个作物发展过程当中的限制因素和具体问题,跟科研生产关系很紧密。2008-04-25 15:52:23
杨雄年:科研的评价和选题都有很多的变化,科研专家讲,一般是专家论证之后,给出个题,这个不需要,我们没有告诉你研究什么东西,只是告诉你有这个课题组,有这个组织形式,给你经费支持,你自己去调研、调查,找到问题,再去研究。评价也发生了变化,不要求他总结报告,每年研究完之后,给我们提供二百字的技术要领,我们刚才谈的明白纸就够了,不需要写报告,不需要花大量时间去论证,你就拿这个明白纸,你这个明白纸能不能用,如果不能用再拿过来研究,使科技和生产结合得更加紧密。2008-04-25 15:53:33
杨雄年:另外,还实施了科技培训工程,一村一题,针对性比较强的培训。还通过培训核心示范户的示范作用带动周围农民使用新技术,这是借鉴了韩国的一些经验,我们觉得通过几年的实践效果还是非常好的,下一步把这项工作做得更大一些,更好一些,通过这个解决成果转化率低的问题。2008-04-25 15:54:04
中国财经报记者:去年到现在以来,食用油上涨特别厉害,而去年我们的自给率只有40%多,就有人说,这远远低于国际储备的警戒线,是不是这样?警戒线是多少?另外,我们食用油上涨跟国外油料市场有很大的关系,我们应该通过什么样的措施来保障自给率呢?第三个问题,现在有说法,用花生替代大豆,亩产率高,您同意不同意这个说法?2008-04-25 15:54:28
韩天富:我是从事大豆科研工作和技术推广工作的。对这个市场我们是很关心的。我们在这方面的研究不够,有从事科技技术体系信息方面的专家,以后我们会创造机会,与他们交流。关于中国大豆生产的情况,我们还是有信心的。2008-04-25 15:56:46
韩天富:我想,通过我们科技研发工作和技术服务,一定会逐步缩短这种差距。实际上,我们主要的作物是水稻、玉米、小麦,单产都比世界平均水平高。随着科技入户工程、科技行动,这种差距会越来越小,我们会逐步提高大豆的自给率。2008-04-25 15:57:07
王正谱:新闻发布会即将结束的时候,关于农技推广、科技在农业生产当中的利用问题,我也想简单发表一下自己的看法。目前总体上来讲,我们国家在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发展当中,科技成果的转化率、科技的入户率、科技的贡献率,应该讲都低于世界上发达国家的水平。分析起来,主要是两个方面的原因:第一,本身我们农民的素质就比较低,特别是目前这种情况,我们国家整个中国农村社会结构的变化过程当中,留在农村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民素质是比较低的。2008-04-25 15:58:02
王正谱:第二,我们农业科技推广体系不健全,有很多很好的农业科技成果,但是怎么样把它转化到农业生产当中去,这是我们面临的大问题。所以,从农业部的角度来讲,在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在农业科技成果的入户,怎么样为农户所掌握上,我们农业部想了很多办法。包括刚才几位专家谈到的科技入户,实际上还有其他的一些办法。2008-04-25 16:00:11
王正谱:包括刚才几位专家谈到的科技入户,实际上还有其他的一些办法。包括对农民的科技培训,包括地方也探索了一些办法。我总的感觉,这些办法都应该是行之有效的。但是,这些办法都不是唯一的办法。我们国家的情况比较复杂,应该根据不同地方的特点,根据不同作物的特点,根据不同产业的特点,来实行相应的办法,怎么样把我们的科技转化成功。也希望新闻界的朋友们在科技在农业生产当中的利用方面,帮助我们多宣传,帮助我们多呼吁。
今天下午的新闻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2008-04-25 16:0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