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三农科教网 中农兴业网团旗下网站

三农科教网

您的位置: 首页 > 科教信息

“科技入户”打造一批国家粮食安全“堡垒户”

时间:2009-12-08 来源:  作者:

  继我国实现夏粮连续第五年丰收之后,目前全国早稻再获丰收,秋粮生产基础较好,全年粮食等农产品生产继续保持良好发展势头。记者日前在一些粮食主产区采访时发现,一项已连续4年写入中央一号文件、旨在打通农业科技推广“最后一公里”难题的全国农业科技入户工程,经过三年试点,其效果、机制已经被各方面认可,打造了一批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堡垒户”。

  山东东平县接山乡接山村的翟远进,2005年成为全国农业科技入户工程首批科技示范户。他家的9亩承包田里,玉米单产由2004年的900斤提高到2007年的1200多斤,小麦由2004年的800多斤提高到2008年的1000多斤,生产资料投入还逐年下降。在陕西,凤翔县郭店镇农民张绪昌算了一笔账:他承包了近100亩地,当上科技示范户以后,农技人员教他用啥种子、啥时施肥、施啥肥、啥时防治病虫害、用啥药等技术,小麦一亩地增产60斤,增收45元,肥料节省22元,种子节省5元,浇水节省8元,打药节省5元,质量好、订单收购又增收30多元,每亩合计增收100多元。

  科技示范户在种好自己庄稼的同时,还主动把学到的技术传授给周围的辐射农户,成为农村科学技术的重要传播者。东平县接山乡接山村的黄汉明是示范户翟远进负责联系的辐射户,2007年种植8亩玉米,翟远进把学到的“种子包衣、麦秸覆盖直播、测土配方施肥、病虫草害综合防治、化学调控、适时晚收”等技术全部教给他,结果在每亩投入减少40多元的情况下,亩产达到1100斤,比上年增产200斤。

  这个县大羊乡西王村的刘含运说,科技示范户种的田好比是专家的试验田,有专家指导,村民们看在眼前,学在当面,根本不用怀疑,示范户用的技术马上跟着学,不会的马上就问,结果是粮食越种越好,玉米、小麦的亩产量已经达到了1200斤和1000斤。现在,有这样一句口头禅在农民群众中流传开:“过去是:庄稼活,不用学,人家咋做咱咋做。现在是:村看村,户看户,群众就看示范户。”

  一些地方的科技示范户还成为带动全县增产增收的重要力量。安徽蒙城是第二批启动的科技入户工程示范县,在农技人员努力和科技示范户的带动下,全县的肥料利用率明显提高,小麦倒伏明显减少,平均每亩节肥3斤,节约成本6元,而全县150万亩小麦单产达到944斤,比上年增产95斤,共增收小麦1.4亿斤。

  科技示范户学到技术,技术指导员就有成就感,农民就会信任他们,有什么问题都向他们请教,把他们当成自家人。在山东省兖州市,技术员宋祥刚说:“以前我们搞技术只是以面带面,没有示范的典型,缺乏大众学习的榜样。如今搞示范,农业部门又有补贴,通过‘专家+技术指导员+示范户’的推广机制,调动了我们技术员的积极性。示范户带动普通农户,产量上去了,效益提高了,收入也相应增加了。”

  安徽省农业厅科教处调研员徐国余认为,模仿身边“能人”是农民学习技术的主要渠道,农民喜欢手把手、面对面的方式;同时,当前的农技人员与千家万户的生产相比,显得“服务员少,顾客多”,抓科技示范户,依靠示范户带动其他农户是现实选择。基于这些考虑,他们构建了“科研教学单位专家——推广机构的技术指导员——科技示范户——辐射带动户”这个技术传播快捷通道,并层层建立责任制,取得了明显效果。

  为确保农业科技入户工程真正落到实处,各地都强化了落实工程的管理力度。如,河北省实行了专家技术负责制和技术指导员包户制,每个示范县确定50名技术指导员,每个技术指导员包20个示范户建立样板田,并与示范户签订责任状,必须做到全年累计入户时间不少于100天,做到生产的关键环节主动入户,突发事件及时入户,技术咨询随时入户,物化补贴(优良品种、优质农药)适时入户,并把每次技术指导的内容填入《技术指导入户手册》备案。

  据农业部科教司介绍,全国农业科技入户工程是由农业部和财政部共同组织实施的,重点支持粮棉油等大宗农产品的公益性推广工作。工程自2004年实施以来,中央财政共投入2亿元。到2007年底,共建设示范县300个,培育示范户26万户,辐射带动520万农户。通过实施该工程,使项目区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到位率达95%以上,成果转化率明显提高。这项工程今后将逐步建立人、财、物直接进村入户、农民主动参与式的农技推广新模式、新机制,实现科技与农民零距离接触,充分发挥科技示范户的辐射带动作用。

 

项目网站简介 本网招聘 本网概况 联系我们 会员服务 免责声明 网站地图 投稿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