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万名专家兴农富民工程”落地生根
让科技成为富民的“幸福种子”
在14日举行的全省万名科技专家兴农富民工程推进会上,一幅播撒科技兴农“幸福种子”的丰收画卷,让人感动、令人振奋。
一大批科技专家与农民“零距离”
在科技兴农的工作岗位上一干就是13个年头,他就是南京农业大学科教兴农办公室主任汤国辉副教授。他告诉记者:“过去,南农大在直接服务三农方面是‘短腿’,零星而分散;现在通过集团‘作战’,我们已将散落的珍珠串成项链。”如今,在连云港、南京、南通、常州等地,都能看到南农大专家为帮助农民致富而忙碌奔走。
省农科院科技服务处处长周建涛介绍说,该院建立了专门的科技服务项目组,专家们带着科技和成果驻村蹲点,“做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帮助农民销”,引导全省数十个乡镇形成优质芦蒿、草莓、肉鸡、肉牛等产业基地。
省科协党组书记徐耀新介绍说,我省实施万名科技专家兴农富民工程以来,全省13个省辖市建立农业科技服务团和农技专家库,参与的专家已从2006年初不到3000名增加到现在的近9000名,涌现出赵亚夫、陶建敏、顾龙林等一大批倾情为农、热心为民的农业科技专家。
一大批新品种新技术“落地生根”
通过万名专家的努力,一批最新的科研成果和先进适用技术,如今正走出实验室、试验田,在第一时间进村入户落地生根,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省微生物学会戴传超教授介绍说,该会富民基地地处句容南部山地,经济不发达,以旱地居多。为此,他们针对旱地特点精心选择了当地稀有野生药材茅苍术作为项目推广的突破口,使一个濒危药材实现了人工栽培并产业化,带动农户人均增收超过1500元。
南京市实施“兴农富民工程”以来,项目辐射带动2万多农户实现增收。在南京农业大学专家指导下,该市高淳瑶宕村先后引进10多个葡萄新品种,450亩葡萄园成为全省首个采用避雨连栋大棚模式栽培的有机葡萄园,亩均纯收入达到2.5万元。泰州组织实施的“香沙芋无公害种植技术推广”项目,推广种植面积2.1万亩,年产值近亿元,带动农户人均增收600元,香沙芋被北京奥组委列为2008年奥运会指定产品。
一大批致富典型引发“蝴蝶效应”
一项项农业技术的推广应用,造就了一大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和致富典型,他们的发展致富究竟给农业生产带来怎样的“蝴蝶效应”?
陈宝香是扬州市邗江区方巷镇的农民。去年,她以年出售商品鹅超10万只、年纯收入过50万元的新纪录摘得当地致富“桂冠”。然而早些年做炕孵苗鹅小本生意的陈宝香,过去一直处于不温不火的境地。这时,她碰巧得知江苏里下河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在大力推广“林间种草养鹅”技术,很快就成了受益人。看到她的成功,四乡八邻的人们纷纷加入,眼下,该项技术已发展2000多户养殖大户,带动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加2800元。
南京市长青龙虾养殖合作社的谢长青,在省淡水水产研究所唐建清的协助下,养龙虾既富了自己又帮了别人。她说,自己与丈夫在浦口桥林镇承包了200多亩田地养殖龙虾,唐教授每个月都亲自来养殖场指导,还开发了各种特效防病药物和饲料,为他们省去了很多麻烦。他们成功后,周边不少农民都要求加入他们的合作社,去年整个合作社的总利润达到90万元。
据了解,我省财政部门也出台了相关配套政策。三年来,全省共有13个农技协、13个农村科普示范基地和16名农村科普带头人受到中国科协、财政部表彰,有26个农技协、26个农村科普示范基地和27名农村科普带头人受到省级表彰,奖补资金累计达到966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