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三农科教网 中农兴业网团旗下网站

三农科教网

您的位置: 首页 > 科教信息

黑龙江创新“科技入户”机制与载体有效提高粮食产能

时间:2009-12-08 来源:  作者:

  为不断提高单位资源产出效率,黑龙江省自2005年以来连续实施农业部科技入户示范工程项目,通过创新工作机制和建立新型农技推广载体,在不增加耕地面积的前提下有效提高了粮食产能。据黑龙江省农委初步统计,目前全省9个科技入户示范县已培育科技示范户8456户,辐射带动农户16万户。科技示范户3年累计产粮49.6万吨,增产10%,增收1亿多元。

  ――改革运行机制推进“科技入户”

  根据农业部“科技入户”实施方案,黑龙江省整合了国家和省、县农业行政和科研推广力量,在示范县建立了省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县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县级科技入户专家组--县级技术指导单位--技术指导员--示范户--辐射户--农民的农技推广网络,形成了推进科技入户的合力。

  黑龙江省农委及9个示范县制定了科技入户实施方案、示范工程技术指导单位选聘方案、科技入户目标管理考核办法等规章制度,建立了科技示范户和技术指导员档案,将对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和技术推广单位考核也由过去的定性考核转为定量考核,增强了各级领导、技术人员的责任心和紧迫感,使科技入户工作走上规范化管理轨道,提高了科技入户工作的执行力,在全省营造了推广项目“养事不养人”的良好氛围。

  从黑龙江省农委了解到,各示范县在推进科技入户工作实践中创新、完善了科技入户工作的3项机制。一是培训机制。针对过去农技下乡“下得急,走得快,难留住,不解渴”的现象,各示范县充分利用于农业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合作共建机遇,聘请省级专家对技术指导员进行集中培训,扩大了基层农技人员的科技信息、市场信息获取渠道,提高了技术指导员理论水平和实践技能。示范户普遍反映,培训后的技术指导员对技术要领的讲解通俗易懂,易于接受。

  二是动态管理机制。拜泉县把科技示范户分成农技推广网员户、核心示范户、一般示范户、示范辐射户4类,进行分类指导和管理。望奎县本着农户自愿、乡村把关、农委审批的程序,选拔科技意识较强、生产水平较高、传授能力较好的青年农民担任科技示范户。优先选择种田大户、农机大户和投入水平高的大户,对工作不积极、示范作用不明显、失去辐射功能的示范户进行淘汰。

  三是考试考核机制。部分示范县实行数、质并重,按劳付酬,多劳多得的绩效考评制和专家考评制等管理措施,考核中充分听取示范户和辐射带动户意见,加大农户评价权重,实行百分计算制,确定补助金额。通过考试考核机制的运用,细化、量化管理目标,使技术指导员、技术指导单位走上动态管理轨道,极大地调动了技术指导员的积极性。

  ――建立“科技示范园”就近引导农民学科技

  利用农技部门的技术优势和示范户的土地资源,黑龙江省在“科技入户”示范县建立了一批中小型“科技示范园”。通过园区建设,不仅给农业生产积聚技术贮备,也为科技入户工作的长期开展寻求到了新的结合点。充分发挥了做给农民看,带领农民干,给农民做示范的作用。

  青冈县在柞岗乡红升村创办了“三户型”科技示范园区。园区由农民技术指导员杨春江、科技示范户李太学、示范引带户王贵勋3户组建,实现220亩玉米连片规模种植,更加便于技术指导、生产管理和机械作业。技术指导员杨春江负责园区管理和技术指导工作,种子、化肥统一购买,统一用大型机械整地和施肥,统一进行播种和管理,既节省了成本,又提高了标准。

  柞岗乡红升村种粮大户杨春江说,园区引进试验新品种,春季深施肥、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病虫鼠害综合防治、秋季土壤深松整地等新技术,引导周边农民选用新品种,采用新技术。经测产,2007年园区亩增产玉米15%以上,亩产玉米650公斤,总产14.3万公斤。今年,村里70%的农民种地都跟着我们的品种走。

  据青冈县农委介绍,科技示范园区一方面引进主导作物苗头性品种,进行对比试验,显示品种的增产潜力,成为主导作物品种更新换代的研发基地。另一方面,展示主导品种增产潜力,解决目前生产中存在的品种多、乱、杂问题,使科技园区成为农民鉴定选用主推品种的演示基地。示范园区还引导农民应用先进栽培技术,成为主导作物栽培技术组装配套的阵地。

  青冈县副县长刘焕友说,“三户型”科技示范园区已成为农民学科技的场所,农业生产科技和市场信息的阵地,技术指导员培训农民、解决农民生产中的技术难题的平台,拉近了科技与农民的距离。这类科技园区、示范平台建在示范户的地中,农户自己出钱出力,利益联系紧密。园区租地成本为零,示范成本降低,辐射带动能力却增强了。

  ――创新科技入户模式实现科研与生产整体融合

  在传统的“科技入户”模式之上,黑龙江省结合去年实施的《农民专业合作社法》,鼓励农民与农技推广机构组建合作社,实现科研与生产整体融合。目前,部分农业合作社已经实现了供种、供肥、整地、田间管理、收获、销售的“六统一”,粮食产能和农民收入得到了大幅度提高。

  成立于2005年的绥化市北林区兴聚农业科技合作社实行股份制,省农科院绥化分院和北林区农技推广中心各占10%的股份,分别以科研成果和集成技术服务入股,农民用土地入股,按股分成。农科院提供最新研究的原种,推广中心在生产关键环节派技术员上门指导,社员按照指导进行标准化生产,合作社负责销售。目前,合作社吸引入户社员267户,集中经营大豆4700亩,拥有大型农机具8台套。

  兴聚农业科技合作社理事长张德山说:“过去是一家一户生产,没个统一种法,产品有时不合标准,我就想把大家联合起来。可大面积生产就需要强大的科技支撑。于是,我们与农科院的专家和农技推广部门的技术员联合组成了合作社。”

  绥化市北林区农技推广中心主任、合作社常务理事张树春说,与纯科研部门不同,农技推广部门可把先进适用技术用通俗的语言“翻译”给农民。前些年我们的技术员也包聚宝村,但全村600多户,分散指导根本忙不过来。现在有了合作社,技术指导就方便多了。由于提高了科技到位率,合作社种植大豆亩均节本增效约160元。秋收后,合作社以每公斤高于市场价0.2元的价格回收大豆,统一销售。

  黑龙江省农委副主任韩贵清认为,“科技入户”已成为一项具有导向性的农技推广工作。它给先进技术普及铺架起了一条“高速路”,给农技推广网络恢复提供了一个良好环境,给农业科技研发创建了新的平台,实现了农业科研成果直接到田、先进技术直接到户、技术要领直接到人的目标,探索、创新、实践了推进科技入户的新模式和新保障机制,达到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总体目标。

 

项目网站简介 本网招聘 本网概况 联系我们 会员服务 免责声明 网站地图 投稿服务